风口财经客户端
31892 2025-02-13
2月13日,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策橡胶”)在上交所首发上市的审核成功过会,“轮胎一哥”的上市之路迈出关键一步。
中策橡胶成立于1992年,是我国销售规模最大的轮胎制造企业,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轮胎企业排行榜”中位列榜首。可以说,有规模、有市场的中策橡胶,被称为“轮胎一哥”名副其实,成功过会也在意料之中。不过,与能否成功上市相比,市场更关注中策橡胶的投资价值和投资回报率。
从近年来的财务数据以及与同行业已上市公司对比来看,中策橡胶的业绩增长劲头略显逊色,存在“大而不强”的特征。同时,受盈利能力不强、产能扩张投入增加等因素影响,公司“债台高筑”,导致投资回报预期不及“轮胎一哥”的声誉。此外,近几年,公司大额分红饱受争议,同样削弱投资者的信心。
中策橡胶成立于1992年。与玲珑轮胎、赛轮轮胎等同行相比,中策橡胶的上市步伐较晚。虽然没有上市公司的身份加持,但丝毫不影响中策橡胶在业内的地位和品牌影响力。
据悉,中策橡胶是我国销售规模最大的轮胎制造企业之一、全球最大的全钢子午胎生产企业之一,已连续多年位居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中国轮胎企业排行榜”榜首,并跻身全球轮胎制造企业前十名。
然而,与极高的行业地位相比,中策橡胶的盈利能力却与之错位,长期无法摆脱“大而不强”的标签。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3年,A股已上市的19家轮胎企业中,有4家企业的净利润在10亿元以上,分别为赛轮轮胎(30.91亿元)、三角轮胎(13.96亿元)、玲珑轮胎(13.91亿元)与森麒麟(13.69亿元),这4家企业的毛利率均在20%以上。
2023年,中策橡胶的净利润同比大增115.36%至26.38亿元,但毛利率却不如同行,仅为19.35%。
虽然中策橡胶连续多年在业内“霸榜”,但没有为盈利筑起壁垒。在中策橡胶的主要产品中,全钢胎的营收占比一直占大头。而早在2018年起,全球全钢胎市场便开始走“下坡路”。再加上过去十年,中策橡胶持续扩建国内外产能,需要大量成本投入,导致公司成本压力上升,削弱了内部造血能力。
与此同时,随着汽车行业新能源化进程的加速,对轮胎行业的性能提出更高要求。相较于更早进入新能源市场的竞手公司,中策橡胶直到2023年才进入这一赛道,市场竞争力不占上风。
针对公司盈利能力的问题,风口财经曾致电中策橡胶。截至发稿,公司未对此作出回复。
一段时间以来,借行业发展东风,一众轮胎制造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并开启企业发展“加速度”,中策橡胶却“姗姗来迟”。而就在“巨星系”仇建平入主中策橡胶的“三年上市禁期”一过,公司立马开启了上市进程——对资本市场的迫切追求,可能来自中策橡胶高强的债务压力。
受累于盈利能力不足与扩产投入增加等多重压力,中策橡胶的资产负债率长期处于60%以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与可比公司资产负债率对比情况
2023年,公司净利润在A股已上市的19家轮胎企业中排在第二位。但资产负债率高达63.81%,排在19家企业中的倒数第三位。2024年上半年,中策橡胶的利润在19家企业中高居首位,但公司短期与长期负债总额接近 100 亿元,创下新高,导致资产负债率高达62.62%,排在19家企业中的倒数第五位。
从资产方面同样可以看出高负债对中策橡胶的拖累。中策橡胶招股书数据显示,公司总资产虽然大幅高于同行,但归母净资产表现不佳。2023年与2024年上半年,中策橡胶归母净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甚至不足40%,远低于赛轮轮胎、三角轮胎、玲珑轮胎与森麒麟。
彼时,同行企业纷纷通过上市握住了资本支持,中策橡胶在“造血能力”不足的基础上,还面临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的压力,偿债压力自然有增无减。若无法在公司上市后优化财务结构,投资回报率或持续低于预期。
早在2023年,中策橡胶IPO刚被受理的时候,就曾因分红与内控问题产生过不小的争议:近年来,中策橡胶持续大额分红导致资金外流,对公司的资金流转形成拖累。
中策橡胶相关公告显示,自2019年仇建平入主中策橡胶后,2020年至2024年上半年期间,公司累计分红高达28亿元。其中实控人仇建平父女拥有公司46.95%的股权,在28亿元的分红中可分得约13.15亿元。
近年来中策橡胶现金分红情况
有分析认为,彼时实控人仇建平通过并购贷款58亿元收购中策橡胶46.95%股权,其中有18亿元为银行借款。市场质疑,近年来的高额分红正是为帮助其偿还借款,存在“大股东利益输送”之嫌,难免削弱投资者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与公司IPO被受理时相比,中策橡胶的募投项目曾发生变动。初版招股书显示,中策橡胶曾计划募资28.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可见,中策橡胶是需要外来资金补流以保障后续生产经营的。而在此期间公司仍进行大额分红,争议在所难免。
目前,最新版的招股书中已经删掉这一项目。但从公司居高不下的偿债压力来看,这一动作很难说明公司资金情况有所改善,多半与监管政策收紧有关。2024年3月,证监会明确表示,企业上市前不得搞突击的“清仓式”分红,“关键少数”要有良好的“口碑声誉”。
一边是不及同行的盈利能力以及上市前大手笔分红,一边是极大的债务压力和被删除的28.5亿元补流计划。这一笔资本账,难道要留在中策橡胶上市后,由投资者买单?
无论是自身盈利能力、财务状况,还是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若不改变“大而不强”的局面,无疑将拖累中策橡胶的长期回报率。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许耀文)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