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车市
18693 2024-11-06
十月金秋,正处于季节交替的关键节点,西风凛冽,既昭示着寒冬为期不远,更让人期冀凛冬后的春天。一汽-大众近年来在新能源化、智能化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而日前笔者通过走访,更能够切身感受到其向新而行的步伐早已从“源头”——这个体量庞大的企业的供应体系开始,支持并促进着它持续的深刻变革。
机遇来自品质的“信任背书”——走访安徽威灵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提到位于安庆的安徽威灵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灵”),即使在业内也会有很多人觉得陌生,尽管这个在车用电动压缩机领域的后起之秀近年来发展迅猛,且与包括德国大众在内的许多车企建立了供应关系。但如果提到家电巨头“美的”,当然是尽人皆知,“威灵”正是美的集团旗下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板块。
在压堆生产线参观时,威灵的工作人员如数家珍般介绍着其EPS电机的优势:威灵在EPS电机方面的技术创新主要是采用了创新的电磁方案,具有功率密度高,扭矩出力大,调速范围宽,噪音低等特点,这些特点可以提升智能驾驶的转向响应速度,匹配更宽的转向速度范围,尤其是对于重量更重、噪音更敏感的电动汽车的智能驾驶,威灵的EPS电机可以提供更好的操控性和驾驶体验。在安全性方面,威灵电机满足严格的欧洲可靠性设计标准,提供6相甚至更高的冗余设计方案,满足自动驾驶对转向系统高安全性的要求。
据威灵公司何总介绍,威灵在行业内的优势主要有三点:技术领先、成本优势、反应速度。其中第三点甚至得到了国际客户的认可。而威灵的“劣势”则在于作为汽车领域的“后来者”,缺乏权威的“信任背书”。如果说与“新势力”品牌的合作入手一方面实现了让威灵从成熟的家电产业到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跨界创新,另一方面也为其在汽车领域赢得了可贵的口碑,也让其在压缩机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得到了汽车领域客户更广泛的了解。2016年威灵与德国大众的合作正是从压缩机开始。
谈到从“家用”到“车用”的跨界,何总认为两者作为供应商的项目管理、产品性能与品质、响应与服务能力的要求是相同的——一句话,产品品质过硬是最好的“信任背书”。得益于美的集团每年4亿台电机的成本背书,以及包括压缩机、电机、芯片、散热部件等多品类产品的体系优势,在车用压缩机方面,威灵能够有效形成成本节约、合作、创新等多种效果。目前威灵不仅与德国大众有着密切的合作,也即将开启与一汽大众PHEV项目、HEV项目、CMP21D国产化项目等的深入合作。
据了解,威灵安庆工厂目前生产线自动化率已达95%以上,背靠美的成熟完备的电机制造系统,威灵汽车部件公司有能力实现自动化产线100%独立设计、开发,通过生产线上的机器、设备和传感器,集成条码、扫码枪、RFID等信息载体硬件,以实现生产过程的透明可视化和质量可追溯,从而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MES追溯集成就可以精确查询到每一台压缩机使用的每一颗螺钉的扭矩和角度。”威灵成功进入一汽-大众供应体系,依靠的正是这样精密技术下制造的高品质产品带来的口碑。
“后来者”最需要的是挤上“牌桌”——走访立讯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整车制造业的格局变化与竞争日趋激烈直接影响到了供应商层面,但这种变化同样也为很多企业提供了商机。在走访立讯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讯”)时,立讯精密汽车事业群总经理李晶就坦言:如果不是整个行业大格局的变化,就不会有立讯进入这一行业的机会,一汽-大众的供应体系也不会有立讯的一席之地。
李总在接受采访时强调,目前立讯在汽车行业看不到毛利率,但最重要的是“到牌桌上去”。如果目前不争取到“上桌”机会,等到几年后新的供应体系已经稳定,对于后来者将不再有任何机会。“我们就以连接器为例,现在连接器80%都是外资企业,包括泰科、安波福、安菲诺这几家。如果没有卷的压力,谁会主动换掉这几家呢?说到底,这种外资企业多年形成的行业护城河,基本不存在难以突破的技术壁垒,无非就是投入产出比。因为进入行业的投入非常大、验证成本非常高、时间周期又长,国内公司都顶不住。但对立讯而言,我们既然做连接器,无论现在多苦,都必须趟过这条河,十年也必须趟过去,这就是立讯的决心。”
以消费类电子起家的立讯为何要坚持进入目前内卷空前的汽车行业?“其实对于我们来讲,消费类电子应该是一直以来就是比汽车更卷,卷到发紫——对,汽车行业目前是红海,但消费类电子业根本就是紫海,所以在立讯看来内卷的汽车行业反而是一片蓝海,最多也就刚刚刚泛红。而消费类电子行业,我们跟客户谈价格,包含去计算成本,都是按照小数点后四位数去看的,但汽车应该好得多。”
据李总介绍,立讯最初进入汽车行业,是从TIERtwo开始,而TIERone对立讯的要求非常高,这也让立讯从“入行”开始就拥有了高起点。正因如此,在立讯与一汽-大众合作时,对于产品质量、流程控制可以顺畅地“双向认同”。从2022年起,立讯生产的5瓦、15瓦、40瓦车载无线充电定点供应一汽-大众产品,未来也将包括一汽奥迪车型。
变革中的一汽-大众供应体系以“全链转型”带来的新竞争力
2024年对一汽-大众而言,是布局新能源车市场的“节点之年”。在整个供应链的发展过程中,包括混动车型在内的新能源车发展迅猛,而一汽-大众针对这些变化同样加快了全面布局——供应链布局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汽-大众生产材料采购部部长程小锋谈到从采购端推动企业转型时,认为整个企业的竞争到最后就是供应链的竞争。“如何持续的去打造供应链的竞争力是企业转型的关键。所以从这个点来看,今年我们把供应链的结构和格局做了一个比较大的梳理。目前一汽-大众供应商格局包括伟巴斯特、采埃福、博世、大陆电子等这样的一个梯队;另外一个梯队是传统的国内的本土供应商;还有一个梯队是在中国目前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的智能企业的供应商。这个格局中,一方面是传统零部件供应企业如何聚焦转型、适应中国市场发展、提高智能化水平,以持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这些新进入汽车行业的合作企业如何更多了解德国大众的标准、技术,更好的服务中国市场、中国用户。”
尾声:思考在凛冽的风中
笔者已多次参与一汽-大众供应体系走访活动,但这一次却能明显感到不同——不仅仅在于采访对象的“新”:无论是美的集团旗下的威灵还是立讯精密,都是刚刚进入汽车行业不久、甚至有的还未正式落实与一汽-大众的合作。这种“新”感觉更多的来自于走访对象对汽车行业的认识、其市场逻辑的差异以及这些企业进军汽车板块后可能给供应链体系带来的影响。
首先是供应链关系的变化:在传统的汽车产业供应链中,主机厂与供应商是垂直业务关系,即主机厂与一级汽车供应商沟通,一级供应商再整合二级供应商的零部件。而新模式下的供应链关系则从垂直向平面网状发展,二级零部件供应商与主机厂的关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多元化;
其次,是零部件供应商角色的提升:在新的供应链体系中,零部件供应商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后来者”(指从未涉足汽车行业的新供应商)的进入正是由于汽车“新四化”的蓬勃发展,新汽车产品在智能化需求方面为这些“后来者”提供了其在家电和消费电子领域经验和技术积累的用武之地,他们的加入也让零部件供应商在整车生产中的话语权增强,供应链关系更加平等和开放。
其三,是反向促进主机厂的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后来者”为汽车板块带来新技术和产品的同时,也促进了汽车与其他行业的跨界融合。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汽车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升级。例如立讯精密与华为、奇瑞等企业的合作,推动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的发展,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其与一汽-大众的合作,同样也会在相似领域促进整车品质的提升。
随着整车制造业格局的不断变化,一汽-大众乃至整个汽车行业零部件供应体系的“后来者”会不会越来越多?现在的零部件供应体系格局是否会彻底的变化?目前难以定论,但已经开始出现明显变化的市场逻辑下,企业未来的决胜极可能不再是终端的销量数据,而将在“源头”的供应体系就已见端倪。也正是从这一“源头”,我们有理由相信向新而行的一汽-大众终将以彻底的变革赢得未来。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