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EV
38191 2025-02-17
长安、比亚迪在2025开年轮放“全民智驾”大招、余承东发文喊话:“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长城魏建军更是直呼“智能驾驶不是一场秀”......
如果说2月9日,长安汽车公布了“北斗天枢2.0”智能化战略,是深蓝汽车先掀桌子,将高阶智驾铺到全系,价格下探至10万元。
那么2月10号,比亚迪就是把桌子腿都卸了的那个人,直接将价格门槛拉低至7万元,几近颠覆了市场格局。
那么新的智驾角逐战正式打响,目前市场格局是如何,合资车企的命运又会是何去何从呢?
舆论的根源主要还是来自于: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号称开启全民智驾时代,6.98万元的海鸥都将配备。
各供应商和车企或明或暗跟进,有不屑,有欢迎,反正蹭一波营销热潮。
有分析认为这是变相的价格战、还有认为就是在基础车型上,多花点钱的加配,毕竟3000-5000元的智驾硬件BOM(物料)成本对于比亚迪来说,比直接降价1万元的做法高级不少。
当然回归消费者本质,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我们都懂,但7万车型+高阶智驾,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就不得了,因而引起行业不小的震动。
2月11日一早,华为余承东在微博上喊话:“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仿佛就是在对比亚迪的下放的智驾表示“不屑和质疑”。
按照余承东的看法,正经好用的智驾不是简单凑合,需要有一定的价格基础,这与比亚迪不管好坏一定要便宜,似乎是两种画风。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也在2月11日发布微博称,智能驾驶不是一场秀,实践出真知。看起来也是近期接收到不少智驾相关资讯,有感而发,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需要脚踏实地,切莫揠苗助长。
当然另一边,宝骏汽车与卓驭科技合作六周年之际,也致敬比亚迪,并欢迎其加入智驾汽车普及者行列,强调技术普惠需行业共同努力。宝骏即将推出的中大型家轿享境将首次搭载“灵眸智驾3.0”,支持城市领航和远程泊车等功能。
再看,零跑CEO朱江明对“全民智驾热潮”回应称“没有压力,反而受益,我们可能没有他们说得早,但是在行动上比他们做得早。”他以C11和B系列为例,指出B10在芯片、激光雷达和城市NOA方面领先竞品,强调各系列均有高阶智驾车型,但未提及全系标配。
其他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更是在智驾上丝毫都不含糊,投入重资且进行了长期的规划和安排,真可谓是各个都是“八仙过海”,要在这2025年卷翻天了。
上海预致汽车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豫表示,最破防的应是合资车企,其在家轿和SUV的最后的优势,有可能被“全民智驾”团灭。
不管比亚迪能否真把高阶智驾成本压至7万元,向来与比亚迪贴身肉搏的吉利,以及奇瑞、长安、长城等会在何时亮出自家的智驾实力。
而最受破防的,无疑是当属在电动化与智能化方面均落后的合资车企。电动化浪潮中,车企尚有几年时间去适应、洗牌;但高阶智驾领域,从一开始便进入决战,这极有可能让合资燃油车丧失最后的紧凑级轿车与SUV市场份额。
6万多元的家用轿车、12万元一口价的紧凑级SUV,价格已压到极致。合资车企除了试图在2026年前尽快将全速自适应巡航(FS - ACC)普及到全系车型外,在智能化方面已显力不从心。
不过,这并非最终定局,毕竟智能驾驶的关键在于体验。随着高阶智驾下限能力迅速提升,其与上限能力间的差异逐渐缩小,这不仅引发了2025年初智驾平权带来的新一轮市场竞争,也为合资企业缩小与本土企业在智驾体验上的差距提供了契机。
在技术方案上,纯视觉方案能实现部分城区智驾,应付一般车道行驶、转弯尚可,但对场景要求多,对突发的行人、车辆、道路障碍等反应迟缓,在复杂场景下远不如配备激光雷达的方案。
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涵盖安全、舒适、效率和交互四个维度。从车企在交互和效率方面差异不大,主要差异体现在安全和舒适维度。所以,智驾平权的首要表现是车辆具备智能驾驶功能,而让消费者在安全和舒适体验上获得提升,才是未来车企竞争的核心。
正因如此,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技术上VLM的思考能力有很大提升空间,真正的高阶智驾普及是好事,但牺牲性能和安全的伪高阶智驾危害极大。一旦涉及安全的智驾体验出现问题,对车企而言将是致命打击。
2025 年的智驾战场已然硝烟弥漫,长安、比亚迪等车企的激进策略,开启了全民智驾的新篇。另外,华为乾坤智驾ADS4.0、小鹏XNGP等或将在本年甚至开启L3级别辅助驾驶,也让合资车企的前路更加迷雾重重。
目前,市场格局因智驾平权而重塑,合资品牌面临严峻挑战。但这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智驾领域的技术迭代迅速,谁能真正把握消费者需求,提供卓越智驾体验,谁就将成为智驾时代的王者,重新改写汽车行业的格局。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