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车市号

杀疯了!比亚迪新加坡掀翻BBA,华系出海已经next level

L真探

22933 2025-03-14

谁说中国车只能在自家门口称王?

2024年,比亚迪用一张来自新加坡的销量成绩单,狠狠甩出“王炸”——以6191辆的注册量,干翻丰田、宝马等老牌巨头,登顶新加坡年度销冠。

这是中国汽车品牌首次在海外成熟市场夺冠,也是全球新能源浪潮下,一场关于“换道超车”的华丽叙事。

从深圳到狮城,从“廉价标签”到“高端真香”,比亚迪的逆袭密码,或许正藏着中国车企集体崛起的终极答案。



【Part 1】一场销量奇迹,半部出海野史


2024年的新加坡街头,每7辆新车中就有1辆挂着比亚迪的“BYD”车标。这一年,这个中国品牌以337%的销量增速,从“陪跑小弟”(2023年排名第四)直接冲顶销冠宝座,让特斯拉都变成了背景板。


硬核操作1:右舵车“反向输出”

新加坡是右舵车天堂,日系车长期称霸。但比亚迪这次不玩“拿来主义”——专为右舵市场定制的腾势D9,直接把豪华MPV的价格打了下来:续航600公里、四驱性能、带冰箱彩电的“移动会客厅”,售价却比宝马iX便宜30%。更绝的是,电池系统针对热带气候优化,高温续航“缩水”不到5%,连新加坡常年30℃+的天气都成了“性能测试现场”。


硬核操作2:充电比加油还省心

“买车容易充电难?”比亚迪直接联手本地巨头SP Group,把充电站塞进商场、社区,甚至搞出“边充电边赚钱”的黑科技——V2G充电桩能让车主在电价低谷时储电,高峰时返售电网。买车还能赚钱,这红利谁不想要。


硬核操作3:价格屠夫+终身售后

当特斯拉还在为交付延迟道歉时,比亚迪Atto 3(国内元PLUS)已经以15万新元(约75万人民币)的落地价,和丰田RAV4混动版正面硬刚。更狠的是“电池终身质保”政策,直接让新加坡人放下对二手电动车的焦虑。

而这一切的背后,藏着一句低调的凡尔赛:“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覆盖全球六大洲,400多个城市。”——从北欧的极光到赤道的烈日,中国电车正在用轮子丈量地球。




【Part 2】中国车,凭什么让世界“真香”?


十年前,中国车出海靠的是“低价换市场”;如今,比亚迪们却让老外主动掏钱买单。这场逆袭绝非偶然,而是一场合谋——技术突围、品牌重塑与时代红利的精准共振。


升维武器1:技术不再是“填空题”

当传统车企还在纠结“用宁德时代还是松下电池”时,比亚迪早已玩起了“全产业链自嗨”——从刀片电池到电机电控,甚至连车规级芯片都自己造。这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硬核操作,让供应链危机成了别人的剧情。


升维武器2:高端局也能“贴脸开大”

腾势D9在新加坡卖到25万新元(约125万人民币),订单却排到半年后。秘诀?把“豪华感”做成显学:真皮座椅带按摩、5G座舱秒连Zoom会议、二排航空座椅能躺平170°……这些配置放在BBA上得加价50万,比亚迪却用“堆料不涨价”的逻辑,把高端市场卷成了修罗场。



升维武器3:政策东风+用户思维

新加坡2030年禁售燃油车的倒计时,成了电车普及的加速器。但比政策更致命的是“用户经济学”——比亚迪深谙:环保是情怀,省钱才是刚需。一辆Atto 3享受补贴后仅10万新元,比燃油车还便宜;充电免路税、CBD不限行,算下来每年省的钱够全家去马尔代夫度假。这哪是买车?分明是买了张“生活升级体验卡”。


【写在最后】

比亚迪的狮城登顶,像一场精心策划的隐喻:中国车不再只是“替代选项”,而是用技术、价格和服务重新定义游戏规则。

从新加坡到悉尼,从曼谷到奥斯陆,中国新能源车的野心早已写在路上——它们要做的不是追赶者,而是掀桌人。当全球消费者开始用“BYD”对标BBA,这场关于轮子的战争,或许正在改写一个更庞大的叙事:中国品牌,终将成为世界的新坐标系。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发表评论

请您注册或者登录车市社区账号即可发表回复

全部评论(0)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