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EV
44408 2025-04-09
日赚近亿、销量碾压特斯拉、股市直线飙升……
当行业还在争论“新能源内卷何时休”时,4月8日,比亚迪甩出了一份让友商沉默的第一季度业绩预告——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85-100亿元,同比增长超86.04%-118.88%,相当于每天净赚近1个“小目标”。
更狠的是,股价全面飙升,国内老拿新能源销冠就算了,其海外销量也在暴涨88%,全球市场份额直接捅破天花板。这场“技术+出海”的双杀局,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如果只把比亚迪的爆发归结于“行业红利”,显然低估了它的战略野心。一季度100.08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59.8%),背后藏着两把关键钥匙:全球化破局与技术内卷。
海外市场成了新增长极,单季度20.61万辆的出口量(同比激增110%),直接贡献了总销量的20%。从东南亚到欧洲,比亚迪的工厂布局已覆盖泰国、巴西、匈牙利等地,这种“本地化生产+产品出口”的组合拳,既规避了贸易壁垒,又让海外消费者对“中国车”的认知从“性价比”转向“技术流”。
技术层面,比亚迪的“技术鱼池”开始收网: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让自动驾驶开启“全民智驾”的元年;几乎全系车型都可选配搭载智能车载无人机“灵鸢”,重新定义车载生态;超级e平台则用模块化设计碾压研发成本,让10C兆瓦闪充照进现实......这些技术不是实验室里的炫技,而是直接转化为用户买单的理由——毕竟,谁不想让车顶随时起飞一台无人机拍Vlog?
像比亚迪这样上市及量产、量产及交付、把技术价格打下来等如此惠民,而不是画大饼的企业真的不多,是真的感慨啊。
当一家车企单季度利润突破百亿级,它撼动的不仅是财报数字,更是行业格局。
对传统巨头:大众、丰田们或许该重新审视“油改电”、“如何加速新能源转型”的策略。比亚迪用销量证明,消费者愿意为原生纯电平台买单(如e平台车型占比超70%)。
对新势力:蔚来、小鹏的“服务溢价”故事遭遇硬核挑战。当比亚迪用技术+成本构筑护城河,高端化不再是堆配置的军备竞赛,而是供应链话语权的较量。
对供应链:宁德时代、博世等巨头或将面临更多“比亚迪式客户”——车企自研核心部件已成趋势,供应商要么深度绑定,要么被踢出牌桌。
如果说特斯拉是“定义新能源汽车”的鼻祖,比亚迪则用“产业链定义利润”开辟了新战场。从电池、电机、电控到半导体,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战略让同行又恨又怕。
在汽车行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每多售出一辆车,边际成本便随之下降,进而形成“大鱼吃小鱼”的循环。也正因如此,何小鹏在今年的人民代表大会等场合多次指出,近年来汽车行业的淘汰赛不断加剧,对于车企而言,关键在于确保自己能够“留在牌桌上”。
毕竟在新能源时代,实现“既要销量也要利润”的目标极其困难。
不过,比亚迪却是个例外,它在市场中表现出色,经营状况良好,“日赚一个小目标”的成绩令国内其他车企难以望其项背,这足以证明比亚迪打破了“销量与利润难以兼得”的困局,这并非是一个无法实现的伪命题 。
比亚迪的一季报预告,表面是财务数据的狂欢,内核却是战略定力的胜利。当行业还在争论“该先卷价格还是先卷技术”时,比亚迪用行动证明:真正的王者,永远在同时卷成本、卷技术、卷全球化。
下一个悬念或许是:当比亚迪的规模效应触达临界点,新能源赛道会否从“百家争鸣”走向“一超多强”?至少现在,它给所有玩家上了一课——在这个时代,没有护城河的企业,连参赛资格都可能被剥夺。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