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公社
38625 2025-04-14
在这个人人都在追求创新、科技腾飞的年代,自从中国车市加速向着“全民智驾”的议题狂奔而去,说实话,对于“安全”和“智能”之间的平衡,任何一家车企都没有理由不加以梳理。为了创建一个领先于全球的市场环境,一个新能源技术悉数向东方看齐的未来,责无旁贷。
安全,安全,还是安全。换言之,无论技术进步对现实有多少启发意义,当我们沉下心再看如今的汽车行业,技术创新需要加快的同时,如何守住行业低线,理应成为每一家汽车集团必须放在第一顺位的课题。
和其他国家队车企一样,广汽集团也迫切希望在智能化升级的道路上做出些成绩。自三年番禺行动发布以来,广汽所做的一切都在向着智能化转型的道路飞奔二区。无论是年内推动L3级自动驾驶车型的量产销售、还是飞行汽车GOVY、人形机器人Gomate的推出,均体现了广汽誓要赢得市场先机的决心。
在4月12日这天,广汽在一年一日科技日提出“智能出行,安全第一”的畅想,显示出汽车工业从不缺有行动力的创新型企业,相比之下,谁能做到既有前瞻意识,又有社会担当,或许更显中国汽车的强大底蕴和长足进步。
就如广汽对外喊话那般,“安全不是选配,是底线!” 以“广汽星灵安全守护体系”的发布为锚点,这波操作就是在告诉我们:真正的智能汽车,首先是把命攥在自己手里的安全感!
回顾过去几个月,各大中国车企接连向外界公布了自身在科技创新上的成果,对于未来的发展,也悉数给出了一个个具象的时刻表。但在这一接一场的技术大秀下,那些对于当下技术落地的焦虑和忧愁也难以被完全被抚平。
今年年初随着智驾安全的课题频繁出现在舆论第一线,2月工信部等部委也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要求车企明确智驾的功能边界,规范智能驾驶的宣传用语,同时要强化安全设计,并建立事件报告机制,试问任何一家车企,可以视而不见?
而此刻,广汽集团率先响应,并郑重承诺“所有技术升级绝不妥协安全底线”,全力助推行业健康发展,论其初心,我相信,一定是走在人前的。
在人人对智驾夸夸其谈时,中国车市要从浮躁的风气中走出,太需要身负责任心的企业对现有业态加以纠偏。
既然外界都知道,智能驾驶时代对于智驾科技,整车安全架构以及应对突发风险的处理能力会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身在产业的腹地造车企业,唯有对全社会的道路安全抱以敬畏。
在科技日当天,广汽集团首次公布了“广汽星灵安全守护体系”看似是对现状的适时回应,更像是广汽集团多年来在保障用车安全上所耗费的精力集结。
说出“以全链路安全研发体系、全域安全技术和全时安全保障,在智能化时代树立汽车安全新标杆,让用户的智能出行更安心”的承诺很简单。但这背后,还蕴含着冯兴亚重申的广汽“人为本 信为道 创为先”的企业发展哲学。
面向自动驾驶时代,广汽打造了包括智能驾驶安全、智能底盘安全、主被动融合安全及电池安全在内的全域安全技术,其核心宗旨还是希望给消费者的用车安全做到100%的守护。
也许你很难相信,好比在智驾安全方面,仅是广汽集团L3自动驾驶系统故障触发率都能控制在1FIT(10亿小时失效1次)以内,比航空级安全水平高1000倍,对定位、感知、计算、电源、制动、转向、驻车、通讯八大关键系统也设置了双系统冗余,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机率。
又或者是在智能底盘安全方面,广汽把感知技术、控制算法和动力系统与智能底盘控制深度融合,在提升驾驶体验的同时,保障了行车时近乎绝对的安全;乃至电池安全上,广汽还是国内为数不多能全面掌握从电芯、电池包到整车集成全产业链技术的企业。
可真实的实验反馈还是摆在了我们面前的。大到整车碰撞后的结构强度,细节到弹匣电池本身接受物理性损伤后的反应,对于广汽一心塑造的智能化时代下的企业形象,我想,并没人会加以质疑。
时至今日,事关汽车产业的转型中,谁都会说,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就是下半场。而进入2025年,哪怕盲目宣传全民智驾受到了很多批评,但对于这个大趋势的判断,事实上,消费者还是认可的。
广汽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并没有如我们想象的对智驾大谈特谈,并不是对其智能化水平没信心。广汽自2019年发布ADiGO智驾互联系统以来,持续深耕人工智能应用,率先推进高阶智驾普及,到了今年3月18日,又发布“星灵智行”智能科技品牌,全面加速智驾技术落地,并宣布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内量产上市销售国内首款L3自动驾驶产品,很明显,面向智能化转型,广汽还是做得很到位了。
在中国汽车利用这条赛道试图领衔全球汽车产业进步的背景下,推动产业进步必然是每家车企拟定的自我要求。那另一方面,作为中国车企是不是更得考虑下,究竟如何去做才能完成对技术的全权把握?
也就是说,中国车企要想真正实现产业腾飞,真正成为智能化转型的领军人物,从完善供应链到打造自有供应链,都是一条必经之路。只有将技术智造的底牌,包括三电技术、高阶的车规级芯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一切才能算掀开了新的发展篇章。
所以在这届科技日上,当广汽在拿出“广汽星灵安全守护体系”之余,又发布了与中兴通讯、裕太微电子、仁芯科技、矽力杰以及极海、奕斯伟、杰华特、鸿翼芯、国芯、美泰公司联合开发的12款车规级高安全芯片,试图建立起完整的汽车芯片矩阵,应用场景包括电源管理、底盘、集成安全等多个领域。
同时,广汽还正式发起“汽车芯片应用生态共建计划”,实施“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打造整车-控制器-芯片端到端联动验证平台、实施‘一芯多源’策略、深化芯片领域投资合作”四大重磅举措,我们有理由相信,此刻的中国汽车工业,总算有了誓要成为行业顶流的模样。
过去一年,众所周知,经历过行业转型阵痛的广汽集团,果断地将集团总部从广州市区搬到了自主品牌所在的番禺,在新领导班子刚组建完就“番禺行动”而落地执行了一系列新项目,其核心目的总是聚焦在了自我革命上。
那今时今日,依托全链路、全域、全时的广汽星灵安全防护体系,以及安全可控的车规级芯片供应链生态,表面上,广汽展示了国有企业在汽车行业智能化浪潮中的底蕴与担当,为汽车行业树立了智能化时代的体系化安全标杆。
实则,从坚守安全底线开始,广汽在代表着中国汽车的形象真正撑起全行业向前跃迁的道路上,完成了新一轮的探索。而这一切确是我们这些身在时代浪潮中的每一个人都想看到的。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