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车市号

相比友商,吉利银河星耀8全面到可怕

智驾网

42069 2025-04-14

2025年吉利汽车将全力发展银河品牌,技术平权将是关键的一步,超醇电混、EM-i超级混动、纯电等全面发力,并且「AI+汽车」战略也会将智能化技术全面下放。

不得不说,吉利银河最近的成绩相当亮眼。

3月,吉利银河共销售了9万多辆车,同比增长18%,星舰7、银河E5、星愿等车月销都在万辆以上。

而日前吉利发布的星耀 8 更是一步到位,把一辆超过 5 米的中大型电混轿车直接做到了 13.98 万元的预售价。

银河星耀8预售区间为13.98万-17.38万元,较比亚迪汉DM-i(18.98万-24.98万)低约5万元,并且顶配车型价格仍低于汉DM-i入门款。

豪华平权是银河星耀8的最大卖点。

吉利银河星耀8以未来感设计为核心,封闭式格栅、分体式大灯组和溜背造型凸显科技美学,风阻系数低至0.25Cd,车身尺寸为(5018×1918×1480mm,轴距2928mm)。

为能给当下电混市场刻下全新豪华注脚,正如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陈政在发布会现场所言:「吉利银河星耀8,用底蕴深厚的「文化自信」,成就每个人的「审美平权」。

动力系统上,银河星耀8有两个半版本可选,分别是主打性能的EM-P和EM-i。

EM-P加持下,星耀8零百加速可达6.5秒,对比同级油耗比性能更惊艳,每百公里馈电油耗3.67L,CLTC综合续航1500km。

EM-i更省,100公里只用不到3.4个油,吉利介绍称充满电一箱油能跑1600km。

相比之下,比亚迪汉DM-i采用1.5T+单电机方案,零百加速7.9秒,纯电续航最高160km,馈电油耗4.2L/100km。

这么一看,星耀8凭借更高动力输出和更低能耗,在性能参数上占据优势;但汉DM-i凭借DM-i系统的成熟口碑,在市场上仍被视作「技术稳定派」代表。

接下来是智能化能力。

银河星耀8全系标配「千里浩瀚」高阶智驾系统,高配车型配备激光雷达,支持城市无图NOA和高速领航辅助,车机搭载骁龙8295芯片的Flyme Auto系统,实现多屏联动与手机无缝互联。

值得一提的是,星耀8搭载的主动安全能力,其中AEB支持最高90km/h时速刹停。

50-120km/h速度下识别到前方障碍物,制动无法避免碰撞时,如果车主有主动转向意图,系统会辅助车主避让。

车机语音接入了满血版DeepSeek,语言理解方面融合了吉利的星睿AI大模型,双脑加持,既能用深度思考解决复杂问题,也能理解用户需求完成交互和简单车控。

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在日前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谈到星睿AI大模型时,对智驾网在内的媒体表示:“吉利通过 AI-Drive 的虚拟可以自动生成很多场景模型,只要你能想象得到的场景,我们都可以给你用数据生成出来。当然它还有一个自学习,自己生成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工况,通过这种工况把整个世界模型跟现实当中采集到的模型结合起来,就可以建立一个比较全面的世界模型,通过这个世界模型就可以快速地训练我们的智驾,这些数据就可以让智驾的能力快速提升,它的能力可以让智驾训练速度提升 30 倍以上,跟别的企业来讲我们迭代速度越来越快,这也是背后的支持,就是我们的算力,包括大模型能力。”

相比之下,比亚迪汉DM-i智驾功能水平为L2级辅助,车机依赖DiLink系统,虽流畅但开放性较弱。

总结而言,星耀8以「越级配置」和「科技标签」吸引年轻群体,其激光雷达、高阶智驾和豪华内饰成为差异化卖点;汉DM-i则依托「技术可靠」和「品牌认知」稳固中年用户基本盘。

市场调研显示,星耀8预售订单中30岁以下用户占比超45%,而汉DM-i这一比例仅为28%,反映二者用户画像的显著区隔。

在生态竞争和战略博弈上,两者也不尽相同。

比亚迪以全栈自研构建护城河,电池、电机、智驾系统均自主掌控,成本控制与迭代效率突出;吉利则通过联合宁德时代(电池)、高通(芯片)等产业链巨头,快速补齐技术短板,形成「开放生态」竞争力。

由此看出,两种模式背后是行业对「技术主权」的争夺——比亚迪追求闭环可控,吉利强调跨界协同。

比亚迪汉DM-i长期垄断B+级插混市场,2024年销量超25万辆,但银河星耀8以更低价格、更大尺寸和更高配置切入,可能分流其市场份额。

吉利通过「银河双子星」(星耀8与银河E8)形成纯电+插混双线布局,试图打破比亚迪单一车型主导的局面。而比亚迪凭借规模化优势(2024年插混销量250万辆)和渠道渗透率,仍具抗风险能力。

全球化上,吉利计划2025年进军20国市场,海外布局或成其增长新引擎;比亚迪则依托刀片电池和e平台3.0加速出海。

3月28日,吉利汽车集团首席产品战略官唐黎明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国际论坛上表示,全球化不是简单的产品位移,而是产生生态的共生共融,要加强产业协同,从产品贸易转向体系共建,融入全球汽车的产业生态。在推动产品、供应链等硬基建出海的同时,更要注重构建全球的合规体系和文化认知软实力的本地化深耕,确保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和高效。

在唐黎明看来,新能源汽车已然成为中国车企参加全球竞争的重要支撑。但国际市场的复杂性、地缘政治的波动性以及消费市场的多元性,使中国汽车传统的贸易出海模式开始出现了一些疲态。与欧美日韩企业相比,中国汽车企业出海的深度和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淦家阅日前透露,吉利目前正快速地推动全球化布局。

吉利把全球分成几大区域,“按照既定的部署来推动比如吉利银河产品基本是按照全球标准同步开发,同步部署,比如银河 E5 同时满足 89 个国家的标准,它的产品在国内一出来以后得到客户认可,我们紧接着在全球每个地方开始全面进入到市场当中。”

淦家阅还表示,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印尼等市场,银河 E5 都上市了,订单量超过了内部的预期。

从区域的角度看,吉利接下来的目标是,在东欧的销量确保在中国品牌里面做到前三位,保三争二。另外在亚太区,要打造成吉利出口的第二个 10 万+级的市场。无论是马来西亚、东盟区域,包括澳新区域,加起来一定要打造第二个 10 万级的市场。

同时,另一个全球化变量因素还包括,国内「绿牌政策」调整预期可能影响插混车型需求,吉利因起步较晚(2023年发力插混),抗政策波动能力弱于比亚迪,需通过技术升级(如短刀电池、AI数字底盘)巩固优势。

吉利银河星耀8与比亚迪汉DM-i的较量,既是产品力的直接碰撞,更是两种产业逻辑的终极博弈。

短期来看,比亚迪凭借规模与品牌护城河仍占上风,但吉利的激进定价和科技配置已撕开市场缺口。

长期而言,新能源高端市场的胜负手将取决于生态整合能力——谁能更快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用户体验,谁就能在「价值重塑」时代掌握话语权。

这场对决不仅关乎两款车型,更将深刻影响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化进程与技术路线选择。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发表评论

请您注册或者登录车市社区账号即可发表回复

全部评论(0)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