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车市号

实话实说:把汽车定义为“快消品”,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

汽车扒一扒

47044 2024-04-28

汽车不应该是一个快消品,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4万的今天,其实预留出来买车的钱,远没有想象中的多。

电动化、智能化以来,汽车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不少消费者在买车时,考量的已经不是最基本的舒适、安全、通勤能力,还植入了科技、网联、电动化属性。

我们经常在思考的事儿是:

当今的企业在设计、生产、打造产品的时候,反复耐久性测试到底做到了哪一步?

2021年以来,大量的新企业入局造车,大量的新车型以每6个月的速度登场,和其它商品完全不同的是,买一台车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因为使用属性的原因,汽车对安全性的考验史无前例。

传统企业造车,产品的迭代周期的确非常长,过去自主品牌的产品迭代需要两年时间。

之所以迭代周期更长,是因为有更多的工作需要放在耐久性测试、人机工程学调试上,所以我们看过去的燃油车,可靠性、稳定性、舒适性都相对较高。

电动化转型以来,最大的特点是让产品的科技感有明显提升,用大屏幕装裱出来的科技感非常诱人,同时大电池包的出现也让油耗有所降低。

但和钢铁打造的动力系统相比,屏幕、电池的损耗不仅不可逆,而且是有寿命限制的。

比如说新势力带来的“大屏”文化,的确会在短期内带来更好的科技感,但问题是,芯片、内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问题。

再比如说,电动车一味追求的快充速度,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线路老化也会带来充电功率降低的问题。

很多人把汽车定义为了科技类产品,本质上没有问题,但需要考虑的核心点,是所有的零部件都应该是“车规级”的,寿命、耐久、稳定都应该有严格的要求。

符合3C标准不意味着能够在长期使用中性能不下滑,3C标准是最低门槛,但新能源车昂贵价格的背后,不应该只是达到了行业的入局门槛,应该给用户带来长期的使用体验感。

目前的电动、智能汽车,能够保证三两年的稳定性、可靠性,但长期使用情况下的可靠性、稳定性如何,无法得知。

另外,因为企业战略转移的问题,用户买到“绝版车”的概率会大大增加,比如说威马、高合、恒大、天际等品牌的全系车型。

再比如说,上市不久就停产的赛力斯SF5、小鹏的部分车型、理想ONE,这些车型停产的背后,对于用户来说都是一种折磨。

一个是,未来几年,保险还能不能买,如果不能买,则非常悲哀,开车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情,没有保险上路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另一个是,后期的维护、更换零配件成本以及便利性是否还能跟得上,大量绝版车存在维修困难的问题。

数据显示,国内一手车的寿命降低到了4年,一台车只开四年就被卖掉。

一部分原因是,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另一部分原因是,新上市的车型更加具有吸引力,诱惑用户选择新车。

目前的买车方式也非常灵活,低首付、无利息其实都是在刺激没有控制能力的消费者提前消费,是好是坏无法判断。

但我想说的是,汽车就是汽车,目前上市的新势力车型,有几台做好了耐久、寿命、稳定性测试,又有多少是为了和资本跳舞,最后把风险转嫁给并不懂车的消费者。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发表评论

请您注册或者登录车市社区账号即可发表回复

全部评论(0)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