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车市号

岚图 FREE 318 湖北非遗探寻之旅之一襄阳站

路遇幸福

34127 2024-06-28


非遗是什么?

若不是央视的《非遗的中国》,我以为非遗就是古老的艺术,旧物件,虽然有历史,有文化底蕴,但它们或在庙堂之高,或在江湖之远,如白云在青天,可望不可即。

但看过了《非遗的中国》以后,我才知道非遗其实很年轻,因为一代代匠人的传承和创新,它们总是在岁月更替中焕发出勃勃生机、流光溢彩。

虽然央视《非遗的中国》湖北篇还未播出,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湖北人,我很好奇湖北的非遗有哪些,一直想去寻找,去体验。

近日我收到了“岚图FREE 318 湖北非遗探寻自驾之旅“的活动邀请,真是天助我也!

这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与匠心的碰撞。

我渴望在这场自驾之旅中,去感受湖北非遗的魅力,去体验匠人们的匠心独运,去探寻那些隐藏在岁月深处的宝藏。

第一站: 襄阳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驱车318公里,我们从武汉一路狂奔到古城襄阳。

就是为了赶在中午的饭点能吃上一碗热辣滚烫的襄阳牛肉面。

舌尖上的非遗—襄阳牛肉面

如果说武汉的热干面是武汉人的家乡味道,那么襄阳人的家乡味道则是襄阳牛肉面。

十步以内,必有芳草。

在襄阳,十步以内必有一间牛肉面馆。

据统计,襄阳市内共有6500余家门店。而在全国,目前共有28000多家店。

立足襄阳,走向全国,襄阳牛肉面早已成为襄阳的一张名片。

在央视《开学第一课》中,曾有人问航天员聂海胜:“回到地球后最想吃的是什么?”

聂海胜回答:“最想吃的还是我们襄阳的牛肉面。”

襄阳牛肉面,其特点鲜明:辣中带麻,麻中带鲜,犹如一场味蕾的狂欢。汤底清澈透亮,散发出浓郁的香气,牛肉鲜嫩多汁,入口即化,仿佛舌尖上的舞蹈。

每一次品尝,都仿佛置身于一场味觉的盛宴,让人回味无穷,欲罢不能。

一碗热气腾腾的襄阳牛肉面,再配上一杯醇厚的襄阳黄酒,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温暖而美好。

这一刻,所有的烦恼与疲惫都烟消云散,只剩下对美食的赞美与对生活的热爱。

难怪襄阳牛肉面被评为“舌尖上的非遗”。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中,面条作为其中的一大分支,各地都有着自己的独特风味。

从兰州的拉面到上海的阳春面,从北京的炸酱面到四川的担担面,每一种面条都承载着当地的历史与文化。

而在湖北这片土地上,面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美味绝伦。

其中,武汉的热干面、襄阳的牛肉面、潜江的财鱼面、孝感的桃花面、江陵的酱油面、 郧阳的酸浆面、广水的奎面、沙市的早堂面、云梦的鱼面、天门的鳝鱼面等,都让人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不得不说,湖北的面食文化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人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底蕴与风土人情。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人间烟火,恍若一曲古老的旋律,最能安抚尘世中忙碌的心灵。

北起巍峨的临汉门,南至秀美的昭阳台,一条长达860米、宽12米的襄阳北街,宛如一条历史的长河,蜿蜒流淌,尽显中华古韵。

沿街漫步,只见商铺鳞次栉比,美食琳琅满目。

脚下,是那些承载着岁月痕迹的青石路,每一步都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

走在这里,你能深深感受到襄阳人那份热气腾腾、悠然自得的生活幸福感,仿佛时间都在这里慢了下来。

此刻,我怀揣着对“湖北非遗”的探寻之心,穿梭于大街小巷。

那些没有“非遗”两个字的商铺,已经无法激起我心中的波澜。

然而,就在这条古街上,我仍然会被众多的“非遗手作”所吸引,比如其中一家名为“昭明李记红糖饼”的店铺就让我驻足不前。

这家店铺,被誉为“永远在排队的红糖饼铺”,曾登上央视的《记住乡愁》节目,成为全国观众关注的焦点。

开店30年来,它深受襄阳土著的喜爱,如今更是外地游客来襄阳必来打卡的网红店。

每当红糖饼出炉时,那香气仿佛能穿越时空,勾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风情万种的非遗漆扇

在襄阳北街,时光仿佛被温柔地收藏,每一角落都弥漫着古今交织的韵味。

在既古老又时尚的北街一隅,名为“相遇”的店铺静静矗立,仿佛是时间之门,引领我们邂逅了非遗漆扇的传奇。

以漆做笔,以水为画。

非遗漆扇,宛如一幅幅流动的画卷。每一笔、每一划都蕴藏着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

在女店主李萍的巧手下,漆扇上的图案仿佛拥有了生命,它们灵动而生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散发着琴棋书画的韵味。

扇面摇曳,清风徐来,令人心旷神怡。

在“相遇”店铺里,李萍不仅是一位店主,更是一位热情的导师。

在她的悉心指导下,每一位客人都可以亲手打造一把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漆扇。

我问李萍:“您是非遗传承人吗?”

她笑笑回答:“ 我不是,我们襄阳漆器博物馆的隗老师是的。”

李萍所说的隗老师正是李氏漆器髹饰技艺第六代传承人隗鹏,也是襄阳非遗协会的副会长。

他的漆艺作品曾荣获“百鹤新锐奖”。

他制作的漆艺茶具、餐具、首鉓和家具等文创产品闻名全国。

而隗鹏老师的师傅则是李氏漆器髹饰技艺第五代传承人,一代名匠李庆山先生。

襄阳北街上的漆扇店铺不止相遇这一家,但因为相遇店是襄阳漆器博物馆唯一授权的指定非遗店,方显正宗。

我最喜欢的一把漆扇,是有着隗鹏老师亲笔书写的“襄样”。

为何不是“襄阳”而是“襄样”?

李萍告诉我,“襄样”不仅是襄阳漆器博物馆的LOGO,也代表着襄阳漆器的一段光荣岁月。

在唐代,“襄式”漆器是当时整个漆器业的行业标准。

而作为襄阳传统漆器博物馆的馆长,隗鹏矢志不渝地追寻“襄样”漆艺荣光的梦想。

择一事,终一生。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还有这样一群匠人,他们用热爱和执着守护着非遗文化的瑰宝。

他们不仅将传统技艺传承下来,更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中,让这门绝技焕发出新的光彩。

对这样的人,你不得不肃然起敬!

米公祠

不同于以往的跟着剧本(活动流程)走的品牌文化之旅,此次的“非遗探寻”之旅更像是私人定制的小团自由行。

襄阳的米公祠本不在此次活动的行程表里,但我和《靓车评》的创始人白鹤老师都很想来米公祠朝圣。

如果需要给一个理由,中国书法可是世界非遗啊!

而他,可是“苏黄米蔡″宋四家之一的米芾啊!

对于我们的要求,活动方欣然接纳,并且给予大力支持。

不愧是岚图 FREE 318啊,此行真的很FREE。

怀着虔诚之心,我们踏入了米公祠的殿堂。

米公祠内,一副对联映入眼帘:

集字兼刷字,迅疾天真,锋出八面;

学古不泥古,沉着痛快,独成一家。

这正是对米芾书法的完美诠释。

苏轼曾赞其书法:“米书超逸入神。”

他的篆、隶、行、草书,犹如风樯阵马,气势磅礴,沉着痛快,与钟、王并肩,实乃书坛之翘楚。

孤傲自负的黄庭坚亦对其赞不绝口:“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

白鹤老师是一位书法爱好者,笔下生花,对米芾的书法更是情有独钟。

他说,除了王羲之,米芾是他最钟爱的书法家。每当临摹米芾的字帖,他总是感慨万分:“这字儿写得也太牛了!”

白鹤老师是内行,他看的是书法的门道;

而我,虽为外行,却也沉醉在这书法的热闹之中。

看米芾的字,一骑红尘,千里追风。

那种纵横自在,无拘无束,真是畅快!


最在最后:

在米公祠,看米芾的书法是一种享受,听白鹤老师说车也是一种享受。

白鹤老师说:

中国非遗看书法,中国书法看米芾。米芾书法大气雄浑,八面出锋。对米芾的书法最好的评价就是苏东坡所说的:风樯阵马,沉着痛快!而岚图FREE 318也是如此,它的峰值扭矩是720牛米,峰值的功率是360千瓦,零百加速是4.5秒。和米芾的书法一样,FREE 318给人的感觉就是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虽说是“天涯人悲欢皆梦,寂寞路知已难逢。”

但这一刻,米芾、白老师和岚图 FREE 318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一杯浊酒喜相逢!

“岚图FREE 318 湖北非遗探寻自驾之旅“之一襄阳站到此结束。

下一站,十堰站,精彩继续。

武当山,我们来了!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发表评论

请您注册或者登录车市社区账号即可发表回复

全部评论(0)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