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车市号

低空经济,能飞多高?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4035 2024-12-05

一般来说,低空经济所涉及的空域高度范围是1000米以下,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可延伸到3000米以内的空域。更具体地是指100米到1000米的区域,若将100米到1000米的区域按照15米的高度划分,则能隔出60层左右供无人机等航空器使用。

低空经济的空域高度有限制,那么,低空经济的发展前景能否冲破限制飞得更高?

今年以来,我国低空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低空文旅、物流配送、环境监测……一架架无人机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作为新兴产业赛道,低空经济正在各地蓬勃发展。据相关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为5059.5亿元,增速为33.8%。根据中国民航局的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低空经济发展元年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发展元年”。

今年以来,低空经济热度持续高涨。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梳理发现,从中央到地方,关于低空经济相关的政策文件等密集出台,国家整体布局,各地争相打造“低空之城”,推动低空经济“起飞”。

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央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行业管理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举措,大力支持低空经济发展。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概念写入国家规划,标志着低空经济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发展低空经济提出了明确要求。未来,低空空域管理体制与政策法规有望取得更多突破。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专门设立低空经济馆,全方位展示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及应用场景。图为低空经济馆展出的沃飞长空AE200飞行器。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从地方层面来看,今年以来,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

《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实现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5000家,在技术创新、标准政策、低空安全、应用需求等领域形成全国引领示范,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要建立低空新型航空器研发设计、总装制造、适航检测、商业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创新高地、商业应用高地和运营服务高地,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

《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超过3000亿元,全省通用飞机飞行达到15万小时,在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全空间无人体系等试点示范取得积极进展。

……

除上述地区外,还有多地与企业携手共建低空经济生态圈,计划打造涵盖低空飞行路线、低空应用示范区等多个领域上百个示范项目。此外,一些地方政府还建立了专门的产业基金,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基础。

各地低空经济的发展势头正劲,随之而来的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也势在必行。业内专家建议,低空经济空域改革在由点及面推进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全国性的统筹和区域协同。此外,专家还建议要建设有效的低空空域空管与低空航行服务系统,这是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技术前提。同时权衡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在守住安全的前提下,去最大化地利用低空空域资源,为低空经济腾飞助力。

“空中”的基础设施建设

除了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外,我国低空经济在基础设施和技术能力方面也具备较好的发展条件。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并登记通用机场449个、飞行服务站32个。同时,我国拥有超440条无人机航线,5G-A、人工智能、卫星通信等技术也正被应用于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国内已有300多个城市启动5G-A网络部署,一些城市正在探索基于5G-A网络的低空智联网,为低空飞行器提供高速稳定的通信服务。

潜在技术优势不断释放。我国在无人机、人工智能、先进通信和材料等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发展低空经济具有明显的潜在技术优势。特别是无人机技术已迅速赶上并在相关领域实现了技术引领,5G、北斗卫星导航、大数据等快速发展,为低空新型基础设施和低空飞行器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我国低空经济发明专利申请量从2014年的852件快速增加到2023年的14134件。

在位于山东莱西市店埠镇的青岛莱西通航产业园,飞行爱好者体验驾驶轻型运动飞机。新华社发(张进刚摄)

记者注意到,在12月3日举办的2024天府数字经济大会上,2个数据基础设施项目签约,赋能低空经济和智慧交通发展。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中环国投(北京)环境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数通智汇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共建“低空可信数据空间”协议,将通过打造数据融合、供需对接、应用展示等能力,孵化智慧应急、智慧巡检、智慧城管等全新应用场景,赋能低空经济,推动产业生态跃升。

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全国通航管控服务体系、通航保障系统、通航机场等各方面的建设,未来如何打造经济生态闭环,实现盈利和可持续发展仍是关键。

业内专家表示,推动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关键在5个核心要素,即“市场是根本、空域是关键、政策是保障、技术是支撑、安全是底线”,建议通过5G网络、低轨卫星网、地面互联网等基础设施,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计算等先进技术加强对低空空域的有效、安全、合理的管控和应用,建立一体化、智能化的低空空域和低空经济管理架构;对于基础设施,国家可以考虑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并引导国企及优质上市公司进行项目投资,完成全国通航管控服务体系建设,加快通航保障系统、通航机场的建设。

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丰富

随着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个性化旅游、多样化物流等需求日益增加,低空经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传统市场需求稳步增长。低空经济既包括传统的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和服务业等领域,促进农林植保、电力巡检等传统通航作业稳步增长。

新兴市场潜力持续激发。除了传统的工业、农业、服务业、交通物流等领域外,低空经济的应用领域还将进一步拓展到应急救援、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环保监测等更多行业和领域,这些新应用场景将激发更大的市场潜力。其中,医疗救护、无人机配送等新业态需求呈现加速发展趋势。

12月2日,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举行,其中由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院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举办的“低空经济——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专题论坛受到参会嘉宾广泛关注。多位来自国内外低空经济领域的业务领导、知名学者、国际专家以及来自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龙头企业负责人应邀参会,并围绕低空经济对中国经济增长及全球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展开深入研讨。

嘉宾在“低空经济——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专题论坛上对话。

与会嘉宾认为,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正成为全球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低空经济不仅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还将在全球范围内促进经济复苏和合作创新。大家强调,推动低空经济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开放合作,完善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机制,构建全球产业合作新模式。

论坛一致认为,高校、政府、企业、行业指导单位要紧密联合,进一步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优化商业模式和监管体系,夯实基础设施,助推低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释放其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的潜力。

低空经济,未来可期

低空经济被视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我国发展低空经济,有市场需求优势,也有产业基础优势。

在前不久结束的进博会上,一台翼展达15米、起飞重量达2吨级的大型飞行器吸引着往来观众驻足观看。据介绍,该飞行器叫作御风未来M1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使用纯电能源,起降无需跑道,单次充电可飞行250公里,巡航时速达200公里。

今年进博会上最大的展品,是由低空经济企业御风未来带来的M1 eVTOL载人真机。

据介绍,eVTOL使用电力驱动和分布式动力系统,使得其机械结构非常简单,从而拥有更低的制造和维护成本。批量生产后,综合运营成本有望降至直升机的15%左右。基于这样的成本定价,未来大家出行“打飞的”不是梦想。

得益于我国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其三电系统与低空电动飞行器产品高度交叉,使得我国eVTOL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专家指出,eVTOL在电推进、自动驾驶及数字化管理方面集成了诸多技术,与传统的通航飞机相比,它的安全性更高,运营、维修、服务的成本更低,更容易在低空经济中实现规模化运行,在城市低空中可以用于空中交通、医疗救援、货物运输多个场景。

除了飞行器,低空经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空域管理的逐步放开。2023年12月,国家空中交通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把空域划设为七类——A、B、C、D、E为管制空域,G、W为非管制空域。中国民航局空管局副局长颜晓东表示,目前民航局空管局正重点推进G、W两类,也就是300米以下和120米以下空域规划使用工作,将充分释放各类低空应用场景所需空域,服务好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低空经济是连接空中交通和地面经济的重要桥梁,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可以预期,随着发展低空经济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基础条件的不断提升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低空经济发展将乘势而飞、前景可期。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王希学综合报道)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发表评论

请您注册或者登录车市社区账号即可发表回复

全部评论(0)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