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车话
10269 2024-12-17
近日,上汽大众举办了40周年“共出众 启新篇”活动庆典,庆祝上汽大众成立40年。不论对上汽大众还是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说,这都是一个伟大的时刻,上汽大众这40年也是汽车合资品牌发展的40年,见证着中国汽车乘用车市场从起步、发展到繁荣的历程。1984年10月,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合作协议,拉开中国汽车合资合作的序幕。那时正值改革开放之初,上汽大众的发展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逐渐繁荣而迎来了品牌的蓬勃发展,从桑塔纳、帕萨特、途观,到现在ID.系列车型,上汽大众的产品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可,走进了千家万户。经典车型桑塔纳现身40年庆典现场
这四十年是辉煌的,不仅对上汽大众来说,对于中国的乘用车市场或者说汽车消费市场也是如此。上汽大众这四十年历程就是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写照,所以其意义非凡。我们通过资料的收集,把它整理成专题为大家呈现出来。
为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搞合资
四十多年前,当时的环境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了出来,但中国汽车工业却是百废待兴,不仅整体水平和欧美国家相差甚远,更是缺少相关的人力、物力和技术资源。当时的轿车需求已开始显现,但主要靠进口,不仅贵还消耗国家大量外汇储备,因此国家决定引进轿车装配线,并把这条装配线放到上海,改造上海汽车厂。合资前的上海汽车厂外景
万众瞩目的“上海轿车项目”应运而生,打响发展轿车工业的第一枪。之后,中国一机部开始向全球各大汽车厂商发出来华商谈,其间就有公司代表提出“中外合资经营”的合作建议。当时的一机部副部长饶斌酌情长远判断可行便向上级请示,在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拍板下,轿车项目开始按照中外合资经营来谈判。1980年3月,中国汽车代表团访问当时的德国联邦大众合资谈判场地,现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有限公司的办公场所
其实合资谈判的过程并不顺利,我们一穷二白,国外厂商就提苛刻条件,说白了就是只想占便宜不想卖技术。现在看来,只有德国大众有着较长远的眼光,德国大众是当时唯一愿意提供新产品技术又愿意投入资金的大公司,但中德双方也就此展开了历时6年多达30次的谈判。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营合同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1984年10月10日,上海拖拉机汽车工业公司、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和大众汽车在人民大会堂正式签订《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营合同》,中德投资比例各占50%,合同期为25年,由此开启了上汽与大众双向奔赴的40年历程。
第一辆合资轿车桑塔纳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轿车市场基本上是“老三样”的天下,曾经的广告语“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恐怕鲜有人知道了,但桑塔纳不仅有过辉煌的历史,也是中国合资轿车的开山之作,被载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意义非凡。国民神车桑塔纳
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国要选定合资生产的车型就要符合当时的社会需求,既要经济、安全,还要满足公务、商务和家用的用车场景,最终确定为一款中型轿车,可以说是时代选择了桑塔纳。工人手工组装桑塔纳
第一辆桑塔纳也很艰难,1983年德方提出先在中国组装一批CKD轿车,做不好谈判可能就中止。在当时国内极其有限的汽车生产条件下,7位工人师傅在上海的总装车间里,仅靠着葫芦吊、锉刀、榔头等工具,加班加点,用一个星期时间手工拼装出了第一辆桑塔纳。1983年4月11日,在上海安亭,第一辆CKD桑塔纳轿车驶下生产线。第一辆桑塔纳下线
中方的决心和意志让德方看到了诚意,最终合资签约,中国轿车产业的现代化之路由此开启。而桑塔纳也不负众望,仅三年时间便完成了国产10000辆的任务,这在当时堪称一个奇迹。桑塔纳由此便进入了国民神车的时代,持续畅销30多年。桑塔纳2000
在此后的30多年的时间里,桑塔纳经历了多次迭代改款。桑塔纳2000、“时代超人”、“自由沸点”、“俊杰”、“时代骄子”、“时代阳光”等改款车型,出现在各行各业的各种出行场景之中,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也开创了上汽大众的品牌口碑。可以说是他改变了中国的汽车工业、照亮了中国普通家庭的轿车梦。
艰难又必走的国产化之路
第一辆桑塔纳下线给上汽大众注入了信心。但是大家都很清楚,CKD组装不是引进桑塔纳的目的,实现国产化、形成自己的轿车制造体系才是目标。但是当时国内汽车制造水平低,没设备、没技术,也没有配件厂,缺乏相关配套基础,同时德国大众对零配件有着极为严苛的标准要求我们更是闻所未闻。真正的困难才刚开始。1988年7月1日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共同体成立大会
最初桑塔纳计划7年间达到国产率90%以上,每年都有进度目标。但因为基础太过薄弱,两年之后桑塔纳的国产化率才只有2.7%,一台车仅轮胎、喇叭、天线、标牌是国产的,其他均为进口。1987年底,时任上海市市长参加桑塔纳国产化工作会议,发表了《把“桑塔纳”轿车国产化搞上去》的讲话,提出了要求。1990年4月18日李鹏总理参加上海大众成立五周年暨第一期工程投产仪式剪彩
提高国产化率,必须对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1988年,“国产化基金”设立,解决经费问题。同年,105家零部件配套企业、6所高校、7家科研院所共同成立了“桑塔纳共同体”。当时每卖出一台桑塔纳,就拿出2.8万元利润,组建了累计几十亿元的“桑塔纳基金”,用于扶持配件生产企业。这也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桑塔纳的售价始终居高不下的原因。1992年1月28日,庆祝累计生产10万辆桑塔纳轿车活动
有了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大批零部件企业开始脱胎换骨的成长。同时,上汽大众从德国大众聘请了20多位退休工程师培训和指导零部件生产,一切按照德方标准来,保证了零部件的品质。这样,上汽大众就逐步建立了现代化汽车产业体系的完整产业链。在零部件方面,中德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了400多家高质量的零部件企业,他们也成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体系的核心,为国内汽车产业发展打下基础。桑塔纳生产线
桑塔纳的国产化,为我国轿车工业打造了一个完整的产业共同体。1989年,桑塔纳轿车国产化率上升到了60.09%。此后,桑塔纳的国产化率又经历了几次跳跃性增长,到1998年,桑塔纳普通型的国产化率已达93%。桑塔纳2000
可以说桑塔纳的国产化之路,不仅开辟了中国现代轿车工业的新纪元,更建立了早期的现代化汽车工业体系。不仅如此,桑塔纳在市场取得的成功也为上汽大众的生产制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后又先后生产上市了帕萨特、POLO、途观、朗逸、ID.家族等热销车型,在市场也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口碑。下次我们就以桑塔纳之后的车型为主,继续来介绍上汽大众这四十年的发展。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