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视界
24052 2025-01-09
2025年1月8日,蜂巢能源第五届电池日活动在成都隆重举行,以“蜂潮·迎未来”作为活动主题。此次盛会吸引了地方政府官员、汽车制造商、供应链合作伙伴、投资界人士及众多主流媒体代表等数百名嘉宾参与,共同瞩目了蜂巢能源推出的四大新品发布:专为越野车设计的电池、短刀型快速充电电池、针对商用车的快充解决方案以及适用于商用车与乘用车混合使用的电池。
蜂巢能源动力电池出货量再创新高
从开辟新径到领航业界,品类创新成为蜂巢能源突破行业同质化竞争的利器。自2021年首次提出全域短刀电池战略构想,至2023年该战略全面开花结果,蜂巢能源始终站在行业前沿,引领变革。步入2024年,其快充短刀电池以超过27万套的出货量问鼎全球榜首,标志着蜂巢能源已从这一领域的先驱成长为全球领航者。同时,增程式混合动力电池的出货量亦稳居国内前三,广泛应用于多款热门车型。
在发布会上,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自豪地分享:“2024年,我们与客户建立了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赢得了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宝马MINI、Stellantis等超过30家汽车制造商的信任与合作,动力电池总出货量达到了历史性的24GWh以上,特别是在第四季度,我们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装机量连续跻身全国前五。展望2025年,我们有信心动力电池出货量将实现倍增。”
59度超大电量与800V+6C超充技术引领市场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蜂巢能源凭借其深厚的技术底蕴和持续创新能力,成功开辟了全新的细分市场——越野市场,并隆重推出了越野电池的首款产品——全球首款电量高达59度的800V增混电池,以及短刀电池的巅峰之作——蜂行短刀电池,后者提供6C+800V超充和15年60万两个版本供用户选择。
专为越野车设计的蜂巢能源越野电池,充分考虑了越野车面临的复杂多变工况和路况。该电池在安全性上采用了堡垒结构设计和新型工艺材料,并通过电池的小型化设计,设置了横向4层、纵向8层的全方位防护,同时配合微纳米隔热、纳米热瓷绝缘和纳米防火喷涂等新型材料,显著提升了电池包的碰撞防护等级和热安全标准。
在功率输出和耐候性方面,蜂巢能源越野电池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其适应温度范围高达-43°C至60°C。在-40°C的极端环境下,该电池的放电能量提升了50%,低温功率提升了40%。同时,业内首创的双介质集成冷板技术等高效主动散热技术,使电池温度始终保持在最佳功率输出范围内。实测显示,在40°C高温下的连续沙漠行驶工况中,蜂巢能源越野电池的功率不降,整车动力性能不受影响,实现了全温域的高功率输出。此外,该电池在-20°C极寒环境下的脉冲放电功率达到5C,充分展示了其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强大可靠性和动力性能。
在攀登技术高峰的过程中,蜂巢能源成功摘取了“插混之王”和“短刀之王”的桂冠,并推出了第三代短刀电芯的集大成之作——蜂行短刀电池。该电池采用了超导电解液、高能量正负极材料、复合隔膜材料及热复合飞叠等多项行业顶尖技术,实现了6C充电倍率和185Wh/kg的能量密度,仅需8.5分钟即可完成从10%到80%的SOC充电,大幅提升了充电效率。同时,蜂行短刀电池还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有效控制了活性锂的消耗,提高了界面的稳定性,使得电芯的循环寿命超过5000圈。配合蜂巢能源的智能控制策略,蜂行短刀电池的使用寿命可达15年60万公里。
针对商用车市场,蜂巢能源推出了全新发布的远路电池,该电池凭借超长寿命、高效充电、超强耐候和超高安全等性能和创新,为商用车用户提供了更高效、更经济的电动化解决方案。远路电池包含长寿命版、快充版和商乘共用混动电池三个版本,其中长寿命版单包电量95.7kWh,具备3C充电倍率,并提供8年/150万公里的质保寿命;快充版单包电量91.4kWh,具备4C充电倍率,14分钟即可完成从10%到80%的SOC充电。
在HEV领域,蜂巢能源推出了商乘共用混动电池包产品,该产品单包电量13kWh,峰值放电功率高达360kW,系统循环寿命高达350000次,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燃油经济性和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这些先进产品的背后,离不开蜂巢能源在生产技术上的持续升级。公司推出的飞叠进阶版叠片技术,在产品良率、设备稳定性和整机时间稼动率方面实现了大幅提升,为生产更高品质、高安全、长寿命的电池产品提供了有力支撑。
蜂巢能源2025年战略展望,以创新“迎”战市场挑战
在创新的征途上,蜂巢能源从未停歇。在本届电池日上,蜂巢能源充分展示了其深厚的创新底蕴,通过产品、技术、工艺及市场等多个维度的持续创新,为应对2025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及行业内部激烈竞争的现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面对未来的挑战,蜂巢能源将在2025年坚定实施品类创新战略,以此打破行业内的同质化竞争,同时聚焦于增混与短刀产品领域,进一步巩固其在越野电池和短刀电池出货量上的全球领先地位。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