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车市号

比亚迪市值重回万亿,智驾平权概念成主线

财经汽车

26888 2025-02-15

上次到万亿市值是2022年,彼时靠的是爆发式的销量,现在是因为重估科技概念股

文|陈亮

编辑 | 施智梁

2月14日A股收盘后,比亚迪(002594.SZ/01211.HK)股价报收356.05元,总市值再次突破万亿大关,达1.04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时隔近三年后,比亚迪市值重回万亿是市场对于以比亚迪为首的中国科技股的加码投资。2025年1月末DeepSeek-R1模型的发布创造了“算力平权”的概念,重构了全球投资者对于中国科技企业的认知。

2月,比亚迪“智驾平权”的概念成为行业热点。以往高端车专属的智能驾驶产品,被比亚迪应用于平价车上,尤其是6.98万元海鸥智驾版的上市,证明了比亚迪智驾平权的落地速度之快。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研发中指出,生成式AI正在加剧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之间的技术鸿沟,将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结构和商业模式变革的关键催化剂。比亚迪的“天神之眼”技术或许将是自动驾驶领域的“DeepSeek时刻”。

与DeekSeek相同的是,比亚迪不仅在8个交易日内自身股价上涨了25.9%,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企业的股价上涨,豪恩汽电(301488.SZ)、联创电子(002036.SZ)、伯特利(603596.SH)、宇瞳光学(300790.SZ)、保隆科技(603197.SH)、中原内配(002448.SZ)等涨幅靠前。

一张海报引发市场巨震

本轮比亚迪市值破万亿的起点还要追溯至2月6日,当天比亚迪午后迅速放量拉升,尾盘接近涨停。而当日午后比亚迪对外发布了智驾发布会海报,计划2月10日在深圳召开智能化战略发布会,该发布会重点是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智能驾驶的使用门槛,推动智能驾驶体验的广泛普及。

智能驾驶一直被视为比亚迪的短板,突来的智驾上车消息引发市场对比亚迪的强烈关注,比亚迪股价上涨趋势一直延续至2月10日。当天比亚迪发布了高阶智驾系统“天神之眼”,终结了汽车市场“智能驾驶等于高价”的格局。

比亚迪智驾系统覆盖6.98万元到100多万元的车,为此,比亚迪推出了三套天神之眼技术方案:天神之眼 A - 高阶智驾三激光版(DiPilot 600)、天神之眼 B - 高阶智驾激光版(DiPilot 300)、天神之眼 C - 高阶智驾三目版(DiPilot 100)。天神之眼 A主要应用在仰望,天神之眼 B主要应用在腾势及比亚迪品牌,天神之眼 C则搭载在比亚迪品牌。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天神之眼 C方案。该方案配置了12个摄像头,其中前置三目,毫米波雷达5枚,超声波雷达12枚。根据《芝能汽车》测算,采用英伟达Orin N芯片和地平线J6芯片的智驾域控成本预估在3000元-4000元。

尽管是低成本方案,但依旧可以实现按照导航规划的路径,完成上/下匝道、车道保持、巡航驾驶、自主换道、避开/绕行部分障碍物等驾驶任务,以及代客泊车AVP和记忆领航MNOA(红绿灯启停、复杂路口通行、自动超车、全场景绕行礼让、博弈变道等功能)。

比亚迪智驾的下放类似DeepSeek的出现,终结了高算力霸权,用100TOPS的芯片就可以实现高阶智驾能力,有效提升效率。

中信证券认为,比亚迪此举意义重大,公司2025年迎来智能化车型大周期、智驾渗透率有望高增。车型布局角度看,上冲高端化、中攻合资车、下走智驾普惠的梯队已经基本形成。该机构认为,比亚迪智能驾驶系统的发布将显著提升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力,预计中长期将带来显著的业绩增长。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智驾平权,整个汽车行业都将迎来巨变。比亚迪2025年500万台销量目标来看,100TOPS的产品将占全年销量40%-50%,这也意味着有200万-250万台的消费空间。

随着开源模型的成熟,比亚迪将发挥智驾领域的“鲶鱼效应”带动更多车企进入到智驾平权阶段,推广平价车的智驾。

平价车大面积智驾应用,也将带动算法、芯片、域控、连接器、雷达、线控底盘等一系列供应链企业的崛起。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也将从领先的三电布局走向领先的智能化产业布局。

中国科技概念被重估

比亚迪、DeepSeek等在前沿科技领域的商业化突破,使得中国科技资产的定价逻辑开始变化,全球投资者重新关注中国市场,尤其是技术创新的科技标的。

比亚迪2024年全年销量427万台,而特斯拉全年销量为179万台,比亚迪销量是特斯拉销量的2.4倍。然而从市盈率(静)来看,比亚迪市盈率为34.38,特斯拉市盈率为174.48,特斯拉市盈率为比亚迪的5倍。

支撑特斯拉高估值的因素之一便是智能驾驶的应用。方舟投资有限公司(Ark Invest)最新发布的年度展望报告《BIG IDEAS 2025》中提到,随着自动驾驶技术成本下降、出行需求增长,以每英里0.25美元的价格计算,2030年,机器人出租车的市场规模将达10万亿美元,车辆数量约5000万辆。

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将是特斯拉的Robotaxi,到2030年或占市场份额的50%,将给特斯拉每年创造数千亿美元的收入,企业价值可能达到数万亿美元。

同时,摩根士丹利团队指出,如果一家企业解决了汽车的“自动驾驶问题”,就解决了包括人形机器人和一系列“双重用途”应用在内的一系列所有自动驾驶问题。

上述定价逻辑现如今复制到了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

2022年比亚迪因全面转型新能源汽车生产,单月新能源销量破10万台使其在2022年6月市值达到万亿元。此后,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等因素,其市值回落至万亿以下。

尽管比亚迪2022年和2023年实现营收分别实现了96.2%和42.04%的同比增长,归母净利润实现445.85%和80.72%的同比增长,但始终没能继续突破万亿市值大关。

特别是,2024年三季度比亚迪营收超越特斯拉,以及2024年全年比亚迪纯电动车销量超越特斯拉,比亚迪依然未获得投资者大量关注。

究其原因是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科技企业的估值体系仍停留在传统互联网时代,未能充分反映出其在前沿科技领域的突破以及前沿科技的商业化应用能力。

方舟投资有限公司最新报告特别指出,中国和美国是全球无人驾驶牌桌上最有话语权的两个国家。美国市场的无人配送仍主要集中在大学校园,使相关公司在真实的城市环境中的训练数据有限,而中国的道路机器人更为普遍,具备更好的商业化前景。

DeepSeek的出现让全球投资者重新审视了中国科技公司。比亚迪的智驾平权、比亚迪研发具身智能的消息,以及比亚迪整车智能“璇玑架构”将接入 Deepseek R1 大模型,让投资者意识到了中国科技产业链上的投资机会。

以AI为核心的叙事逻辑将重新构建比亚迪等科技企业的估值。

责编:张生婷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发表评论

请您注册或者登录车市社区账号即可发表回复

全部评论(0)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