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车海
29658 2025-03-25
2025年3月22日,西安这座承载十三朝文明的历史名城,迎来了一场科技与人文交融的盛事——“为美好生活焕新”吉利银河L系EM-i上市品鉴会于城市地标隆重举行。活动正式发布银河L6 EM-i与L7 EM-i两款战略车型,以“智能、节能、性能”三位一体的技术矩阵强势登陆西北市场。现场汇聚行业专家、主流媒体及潜在用户逾千人,共同见证吉利银河“双子星”如何以硬核实力重构新能源出行生态。
在新能源赛道白热化竞争态势下,吉利银河以“18个月50万辆”的行业纪录,印证其“银河速度”的爆发力。此次上市的L6/L7 EM-i双车,依托雷神电混8848技术体系,精准切入A级插混市场核心战场:这两款车最让人心动的就是“省油”。L6 EM-i作为轿车,号称一箱油能跑2000公里,就算电量不足,油耗也比普通油车低一半多,特别适合每天上下班通勤的家庭。而SUV车型L7 EM-i虽然块头大,但油耗也控制得很低,平时开起来既不心疼油钱,动力还够用,超车爬坡都不虚
银河L6 EM-i作为A级插混轿车的实力担当,立志月销15000台,助力品牌持续攀升。它搭载1.5L + E-DHT的主流配置,在实现极致节能的同时,还拥有出色的动力表现。同级首搭SiC无级变压模块、11合1混动电驱等先进技术,让其亏电油耗低至2.9L/100km,发动机热平台效率高达46.5%,不仅节省燃油成本,还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
银河L7 EM-i则是A级插混SUV的新标杆,采用EM-i矩阵作战模式。1.5L + E-DHT的组合带来极致低油耗,其3.79L/100km的亏电油耗成绩相当亮眼。在保障节能的同时,它的性能也毫不逊色,为消费者带来低耗与高性能兼得的双重惊喜。
节能黑科技,开启高效出行新时代全域智能架构:从交互到决策的升维体验,
全系标配 高通骁龙8155车规芯片 ,支撑 Flyme Auto全域交互系统 ,实现 四屏联动(10.25英寸仪表+13.2英寸中控+16.2英寸副驾屏+25.6英寸AR-HUD) 无缝协作;场景化智能:独创 “地图桌面”导航优先模式 、 “小窗模式”多任务并行 ,支持 自定义应用生态 与 毫秒级语音响应。
与此同时 车里的大屏和车机系统是亮点。L7 EM-i装了四块屏幕,中控屏操作起来和手机一样流畅,还能自定义壁纸、分屏操作,副驾甚至能躺平看电影。语音助手反应快,全车四个座位都能语音控制,家里老人小孩用着也方便18。安全方面,自动刹车、车道保持这些功能都配齐了,新手司机开起来更安心
极致效能工程:重新定义插混技术边界
雷神电驱技术:通过 3挡DHT Pro变频电驱 实现全速域高效能输出,全域工况效率提升18%;全域热管理:采用 双回路冷却系统 ,电池温控精度达±2℃,保障-30℃至55℃环境性能稳定;超充生态:支持 30%-80% SOC快充仅需30分钟 ,搭配 智能预约充电 与 谷电优化 功能,用户综合用电成本降低40%。
安全升级,全方位守护出行安全
安全是吉利银河的核心追求。L6 EM-i和L7 EM-i都采用了高强度车身结构,如一体式硼钢门环、三叶草结构设计等,配合航天级7系铝合金防撞梁,在碰撞时有效吸收和分散能量。
神盾车身架构:采用 一体式硼钢门环(抗拉强度1500MPa) + 三叶草溃缩吸能结构 ,碰撞能量吸收率提升30%;
电池安全矩阵:L7 EM-i搭载 神盾电池包 ,通过 17点刚性固定 + 双防爆阀泄压设计 + 航空级气凝胶隔热层 ,实现针刺、浸水、跌落等62项极限测试零热失控;
主动防御系统:配备 DMS驾驶员状态监测 + RCW后方碰撞预警 + RCTA横向来车预警 ,构建360°实时安全监控网络。
卓越操控,随心所“驭”驾驶乐趣
吉利银河L6 EM-i和L7 EM-i在操控性能上同样表现出色。以L7 EM-i为例,它的麋鹿测试成绩达到76km/h,在10 - 15万级车型中成绩优异,这意味着车辆在高速避让障碍物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操控性。零压座椅系统:L7 EM-i首创 “女王副驾” ,支持 140°电动腿托+8点气动按摩 ,搭配 七层复合慢回弹海绵 ,NASA认证久坐舒适性;智能环境控制:全系标配 CN95级空调滤芯+AQS空气质量管理系统 ,PM2.5净化效率达99.97%;
此次西安品鉴会现场,首批车主交付仪式与深度试驾体验同步展开。据官方数据,西北区域预售订单已突破3000台,其中 L7 EM-i占比达65% ,印证消费者对“高价值插混SUV”的强烈需求。随着吉利银河 “千城万站”渠道计划 的推进,未来将加速布局换电站、超充站及社区服务网点,构建“买-用-充-换”全周期生态体系。
行业观察:在10-15万级插混市场,银河L系EM-i凭借 “油耗比肩增程,性能对标纯电” 的差异化优势,正形成对传统燃油车与竞品新能源车的双向替代效应。其“技术平权”战略或将重塑西北汽车消费格局,为区域新能源渗透率突破40%注入关键动能。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