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车市号

开启全球化新篇章 打造数智·零碳新能源超级工厂 广汽本田P7下线

有车智联

38818 2025-03-26

3月26日,广汽本田开发区新能源工厂正式落成,烨品牌广汽本田首款电动车型P7同步量产下线。这一事件恰逢广汽本田首款国产雅阁下线26周年,从燃油时代“品质标杆”到智电时代“技术先锋”,广汽本田以一座全球顶尖工厂和一款划时代产品,宣告了合资车企转型的“中国方案”。

全球智电工厂新标杆:数智零碳双驱动,定义未来制造

数智化:从“机器换人”到“数据赋能”

广汽本田开发区新能源工厂总投资120亿元,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规划年产能30万辆,是本田全球首座从零设计、专为新能源车型打造的“超级工厂”。工厂深度融合本田全球制造经验与中国本土创新,以“数智化”和“零碳化”为核心,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智造标准。

工厂通过MES(制造执行系统)与设备监控系统100%互联,实现从订单到交付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每台车辆拥有专属“数字ID”,集成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等环节的上万个数据,支持终身品质追溯。借助AI算法,生产计划可实时响应市场需求变化,订单交付周期缩短30%。

广汽本田开发区新能源工厂实现四大车间智能化突破。冲压车间采用全球最快的全伺服生产线,3.75秒完成一个冲压件生产,精度达0.1mm;7层智能立体仓库通过AGV自动配送,实现“黑灯物流”。焊装车间采用1200台高速机器人协同作业,焊接自动化率100%;行业首创的AI视觉检测系统,可对6000多个焊点进行360°“CT级”扫描,缺陷检出率提升50%。涂装车间应用定量涂胶机器人,0.5mm精度超越行业标准;2K清漆工艺使漆面耐酸性提升97%,光泽度达95GU(行业平均80GU),媲美豪华品牌。总装车间自动化率达30%(行业平均10%),机器人阵列完成电池组、座椅等大件精准装配;AGV物流效率提升25%,零件配送误差率趋近于零。

零碳化:从“绿色工厂”到“零碳生态”

作为广汽本田“2045碳中和”战略的核心载体,广汽本田开发区新能源工厂从设计之初便融入全生命周期减碳理念,2024年12月获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碳中和”认证,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绿色转型的典范。

为此,广汽本田开发区新能源工厂针对生产工艺进行了大幅革新。材料端全球首用低VOCs双组份清漆,车身涂装有害物质排放减少80%;锆化薄膜前处理工艺彻底消除含磷废渣,年减排废水12万吨。能源端应用22MW分布式光伏年发电量超2400万度,满足工厂30%用电需求;余热回收系统将涂装车间90%废热转化为供暖能源,年减碳1.2万吨。循环端实现冲压废料100%回收再生,铝材回用比例达60%;电池壳体采用一体化压铸工艺,材料利用率提升20%。

此外,工厂与周边社区共建“零碳产业圈”,通过绿电交易、碳积分共享等模式,带动供应商、物流商协同减碳。广汽本田总经理森山克英表示:“这座工厂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是碳中和技术的孵化器,未来将向全球输出‘中国智造’经验。”

豪华纯电新旗舰:P7以“八大不”破局市场痛点

此次在广汽本田开发区新能源工厂正式下线的广汽本田P7,依托广汽本田多年来的品质积淀,以及新能源工厂的先进智造科技,以“不晕、不累、不慌、不卡、不怕、不糙、不同、不悬”八大价值,直击纯电用户核心焦虑。而新工厂以先进智造铸就其顶级品质。全流程RFID智能MES系统为每台P7生成“数字ID”,集成生产环节上万个数据,实现从冲压到总装的全生命周期品质追溯。

在新开发的本田云驰智能高效纯电W架构上,安全性是第一要素。P7车身高强度钢占比高达68%,其中热成型钢占比25%,融合高级兼容性车身设计,扭转刚度达到4万牛·米/度,标配13个安全气囊,荣获2024年CCB中国十佳车身。

为了让每一位用户都能感受到科技与品质的双重保障,广汽本田联合博世、松下等世界级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科大讯飞等中国顶尖企业,为P7的核心技术提供最强支撑。P7应用宁德时代和Honda高标准定制的90度高能量密度三元锂大电池,续航能力出色,电池采用12000吨一体化压铸全铝外壳,比传统焊接更坚固,碰撞安全性能远超行业标准。除了极致安全,P7的耐用性和品质感也实现了同级别的全面跃升。车身采用全方位铝锌涂层防腐防锈,搭配高耐性持久透亮2K清漆工艺,相比传统1K清漆,漆膜厚提升50%、漆面平滑度提升57.8%,流平性更佳,耐酸性提升97%,耐擦伤性提升28%。

新智造的背后,是广汽本田累计千万产销奠定的品质基因,是对安全与品质始终如一的极致追求。融合Honda 70多年技术沉淀,广汽本田打造出经26年品质口碑验证的、从研发到量产的完整验证体系。坚持“120%合格率”标准、400多项出厂检测,广汽本田还对P7整车进行了超过150万公里的极端环境测试,只为交付给消费者100%的放心品质。

战略升维:合资车企的“反向技术输出”样本

技术生态:全球经验与中国创新的化学反应

广汽本田开发区新能源工厂不仅是制造基地,更是“全球技术+本土需求”融合的实验场。工厂集成本田日本枥木研究所、美国俄亥俄工厂的工艺精华,同时引入华为智能座舱方案、科大讯飞语音引擎、宁德时代电池技术,形成独特的“技术混血”模式。

研发本土化,广汽本田研发公司投入50亿元扩建新能源实验室,自主完成P7 90%以上的标定测试,包括72万公里戈壁路况验证、40万公里高寒高热循环。供应链升级,联合博世、松下等国际巨头与地平线、速腾聚创等中国科创企业,构建“长板协作”生态,电池、智驾等关键部件国产化率超95%。

市场破局:从“防守”到“进攻”的转型逻辑

面对中国新能源市场“内卷”,广汽本田选择以“技术差异化”破局。P7瞄准家庭用户与性能爱好者双重群体,通过“驾趣基因”与“豪华体验”建立差异化认知。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李进勇透露:“P7首年销量目标5万辆,未来三年将基于云驰架构推出3款纯电车型,覆盖轿车、MPV细分市场,2028年实现电动车型占比50%。”

结语:以长期主义重构出行未来

从雅阁到P7,广汽本田用26年印证了“品质为本”的初心。面对电动化浪潮,企业以一座工厂、一款产品、一套生态,展现了合资车企转型的另一种可能——不是被动跟随,而是以全球视野整合资源,以本土创新定义标准。正如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所言:“这不是一场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广汽本田的智电革命,才刚刚开始。”在这条赛道上,广汽本田正用“技术向善”的哲学,书写属于中国智造的新故事。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发表评论

请您注册或者登录车市社区账号即可发表回复

全部评论(0)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