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车市号

时空穿越!“15后”解锁父母童年,非遗游戏点亮育才课间

汽车用车指南

26603 2025-03-31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 - 2035 年)》,关注学生体质健康,武汉市育才小学积极推行40分钟大课间活动。学校结合实际情况,提倡各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二年级(7)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游戏融入大课间的举措,备受瞩目。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游戏充斥着孩子们的课余生活。“90后”班主任王金凤老师,让“15后”萌娃们穿越时空,重回80 90年代,用怀旧游戏解锁父母的童年。

走进二年级(7)班的教室,即使在阴雨绵绵的天气里,一场静中有动的文化传承也在上演。挑小棒游戏考验着孩子们的专注力;抓子儿游戏则训练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打面包游戏培养了孩子们的战术思考能力;翻花绳游戏向孩子们展现着独特的几何美学。

“手掌翻飞脆声扬,五彩洋画斗春光。评书楚剧争高下,课间非遗乐满堂!乐满堂!”在“拍洋画”方阵中,孩子们热情高涨,他们边唱边玩,手掌拍得通红仍不肯罢休,这里成为了最火爆的文化体验角!仔细瞧,孩子们玩的正是特制版“荆楚洋画”,王老师将武汉杖头木偶戏、评书、楚剧等荆楚文化符号融入洋画游戏图册,孩子们边玩边学,在潜移默化中增加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这种将传统民间游戏与荆楚非遗文化深度融合的形式,寓教于乐,为40分钟阳光大课间注入文化基因。

而在晴好天气里,操场则变身成为非遗运动场。滚铁环的孩子们奔跑着,铁环划出银色弧线;木陀螺飞速旋转,上面的楚漆纹样也跟着转动起来;高跷踏着课间操节拍,投壶箭矢标记着数学刻度,孩子们在这些跨学科游戏中完成了文化解码。

这些非遗游戏的推广效果显著。家长们坦言:“每天和孩子对战两局抓子儿,家里多了欢笑声。”据统计,二(7)班自推广非遗游戏两个月来,学生日均屏幕使用时间下降68%,亲子互动频次提升3倍有余。非遗游戏不仅缓解了孩子们的“手机依赖症”,还促进了亲子关系。

据了解,王老师后期还将在班级开展“传统游戏创客大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玩具改良设计,让古老智慧在新时代校园焕发新生机。

武汉市育才小学通过大课间非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非遗文化,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发表评论

请您注册或者登录车市社区账号即可发表回复

全部评论(0)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