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车市号

经济学家朱民谈比亚迪落泪:中国制造业崛起是一代人的骄傲

Driver 来了

43926 2025-04-01

在3月30日央视《面对面》节目中,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谈及中国制造业发展时数度哽咽。这位见惯经济风云的学者,在回忆参观比亚迪工厂的情景时,眼中闪烁着泪光:"这是一代人的骄傲。"这番真情流露,不仅是对一个企业的赞许,更是对中国制造业四十年筚路蓝缕历程的深情致敬。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式发展
朱民在访谈中系统梳理了中国制造业的进化轨迹:改革开放前二十年,我们以"成本优势"叩开世界市场大门;新世纪前二十年,以"性价比优势"站稳脚跟;而展望未来,中国正在以"技术+品质+创新"三位一体的新优势重塑全球产业格局。他以比亚迪的崛起为例,指出这种蜕变的本质是"工程师红利"与"创新生态"的化学反应。


比亚迪的发展历程堪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教科书:从早期代工生产的"学生",到自主研发刀片电池、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易四方平台、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等颠覆性技术的"领跑者";从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企业,到2024年以427万辆年销量跻身全球汽车品牌前五的行业巨头。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电动车在欧洲市场的售价达到国内两倍,却依然供不应求。这一现象标志着中国制造已实现从"价格接受者"到"标准制定者"的质变。


工程师红利:中国制造最深厚的底气
"中国最大的战略资源是数千万工程师。他们的智慧与坚守,正在改写全球产业版图。"朱民在谈及比亚迪研发团队时难掩激动。在他看来,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正来自于无数工程师在实验室里千万次的推倒重来,在生产线上的精益求精,在技术攻关中将"卡脖子"清单转化为"杀手锏"技术的执着。

这种工程师文化在比亚迪得到极致体现。2024年,企业研发投入高达542亿元,累计研发投入突破1800亿元,研发人员规模达9万余人,构建起全球车企中最庞大的创新人才矩阵。这种"将技术进行到底"的长期主义,正是中国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泪水中的产业自信与时代担当
朱民的真情流露,折射出中国制造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当前,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超30%,工程师总量突破6000万,在新能源汽车、5G、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形成系统性优势。中国制造正以技术突破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比亚迪用三十年时间书写的创新传奇,其意义不仅在于商业成功,更在于探索出一条"垂直整合+开放创新"的中国智造路径。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回望,从"衬衫换飞机"到"高铁出海",从"世界工厂"到"创新工场",中国制造业的每一次跃升,都凝聚着一代人的智慧与汗水。正如朱民所言:"这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当比亚迪的电动大巴穿行在伦敦街头,当中国智造的标准成为世界标杆,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成长,更是一个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华丽转身。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发表评论

请您注册或者登录车市社区账号即可发表回复

全部评论(0)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