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车有徐
22809 2025-04-02
2025年,车企之间的竞争从“价格战”转向了“智驾战”,一款车是否搭载高阶智驾成为了消费者衡量其产品力的关键因素。然而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血色事故,却撕下了智驾光鲜亮丽的外表,也给盲目迷信智驾的人敲响了警钟。
3月29日深夜,3名女大学生驾驶小米SU7前往安徽池州的路上,在高速上撞上护栏后起火爆燃,目前车上三人都已确定身亡。
根据小米方面发布的公告,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时速持续行驶。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
可惜的是,从“NOA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到“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仅2-3秒钟,这时候车速仍高达97km/h,即便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也无力回天。
这场事故在网上也引起了轩然大波,热度居高不下。有的人认为这是驾驶员的错,对于智驾没有清醒的认知,再加上还有高速、超速、路障、深夜驾驶等buff叠满,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而有的人则认为车企也脱不了干系,“全场景智驾”“遥遥领先”的过度营销,让车主产生了危机错觉。
当然,由于官方的最终结论还未出来,所以也不能急着判断谁对谁错。不过在查明真相之前,有关于事故车的几大疑点,还是非常引人关注。
首先是车辆发生碰撞后,疑似车门并未打开。目前从已知的回应中,没有看到提及车门的事情,而这可是碰撞后逃生的关键通道,若是事故发生时,车门真的无法打开的话,这无疑就是丧失了最好的逃生时间。
其次是这辆车在撞到护栏后就迅速爆燃,从网传图片来看,车辆已烧得只剩框架。要知道,小米汽车在宣传中重点强调了主动安全与电池安全。官网上关于电池安全的描述包括:55°C高温无热蔓延、14层硬核物理防护、1050+项安全测试验证……但在这样的事故面前,这些冰冷冷的数据仿佛都成为了笑话。
最重要的是,从小米给出的声明当中,还暴露出了智能驾驶的致命短板。那就是面对“深夜施工路段、静止障碍物”等复杂场景时,可能会超出毫米波雷达的识别范围,所以无法提前预警,出现了失效或者误判。比如说这次智驾中,车辆在发生碰撞的前2秒才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就这个速度,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都刹不住。
很多消费者可能不知道,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截止到目前,所有车企包括特斯拉在内,它们所提供的高阶智能驾驶,都还只是L2级的辅助驾驶。
即便有些车企吹嘘自己已经达到L2.99999……,但终归还不是L3级别。这意味着,大家在开启智驾时是不能完全解放双手双脚的,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极度危险。而从这件事来看,开车的这位大学生是很信赖智驾的,就算车辆有发出脱手预警也没有及时接管方向盘,在关键时刻放弃控制权,注定了悲剧的发生。
最后还要说的是,这事也给了咱们消费者再一次敲响了警钟,那就是永远要把安全带系好,永远要对生命保持敬畏之心,永远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毕竟再智能的车,也只是冰冷的程序和传感器,别被那些天花乱坠的宣传迷了眼。
写在最后
总而言之,这件事还没有盖棺定论。但不管怎么说,这还是给目前的“智驾热”破了一盆冷水,而消费者更应该清楚地认知到,开车时不要过度依赖所谓的高阶智驾,因为谁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就可能就会变成祸害你的利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