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的央视《面对面》节目呈现了极具感染力的深度访谈。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在探讨中国科技崛起时,谈及比亚迪数次情难自抑,其哽咽拭泪的画面引发强烈共鸣。
作为民族工业转型升级的典范,比亚迪以"工程师文化铸就技术长城"的实践路径,印证了创新驱动发展的硬道理。其背后离不开的是技术突破与工程师文化的深度融合,工程师文化推动产业领先。其科研团队在实验室历经千次试错攻坚,在产线苛求毫厘之精,最终淬炼出刀片电池、易四方、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等尖端科技,将中国制造从"价格洼地"推升至"技术高地"。
数据见证着这场华丽蜕变:2024年427万辆的全球销量使比亚迪跻身车企五强,尤以欧洲市场最具标志意义——产品溢价仍能撼动传统豪强,这正是"技术溢价"对"成本竞争"的迭代超越。支撑这些突破的,是企业年逾542亿元、累计超1800亿元的研发投入,以及全球规模最大的9万工程师方阵构筑的创新堡垒。
朱民意味深长地解读这场落泪:这泪水不仅是对过往艰辛的回望,更是对科技报国信念的礼赞。当"工程师精神"与"产业报国"深度融合,中国制造正以技术重构全球产业版图。比亚迪的突围故事,恰是新时代中国智造破茧成蝶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