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Auto
26934 2025-04-05
重庆22岁女骑手“小祝慢慢骑”交通事故已经找到目击者,一位目击事发现场的出租车师傅讲解了事发的场景。
然而由于车辆在事发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所以描述还是不够全面。
这起交通事故最终可能只会成为百科里的一个词条。
可是笔者却认为接连发生的“机车网红”和近期某些热门品牌电动汽车造成的系列交通事故应当引起重视,在驾驶证的分级方面或应当考虑进行调整。为印证个人的看法,近日笔者约到几位年轻的摩托车爱好者共同骑行;其中有两个年龄仅二十多岁的年轻姑娘,也是摩托车骑手。
在骑行过程中,年轻的女骑手小余(化名)在骑行过程中存在起步轰油门、偶尔急加速的操作;停车交流过程中多次提到“帅气”“炫酷”等等词汇。另一个女孩由于车辆原因,由笔者驾车携带,成为了”挡泥板;“在行驶过程中,其在后座上是不够安分的,可以说完全不懂得如何与司机配合,以至于在行驶过程中明显影响车辆的操控;这样的带人骑行如果不是有一定经验的摩托车司机,且在行驶过程中也会”耍酷“的话,出现交通事故的概率则会非常高。
可是年轻的摩托车骑手们的状态大都如此,“小余们”还算是其中相对保守的。
给这样的年轻摩托车骑手大排量的高性能机车,客观上确实很危险。
然而现在的大排量摩托车售价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下沉,一两万元也有可选项;所以驾驶证的分级应当是有必要的,这也是机动车工业发展过程必定要思考和有必要去改变的客观问题。
曾经的驾驶证并非都需要增驾,假设考取一张C1驾驶证;期间只要在设定周期内没有发生驾驶证吊销的情况,到期之后则可以自动升级为B1——自动升级,不用考核!只要驾龄足够长,一般会被默认为具备更多车型的驾驶能力。
不过这是2004年5月1日之前的规则,之后就取消驾驶者的自动升级了。
取消自动升级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机动车保有量在激增;而许多拥有驾驶证的人不见得都能去开车,如果到期之后升级到具备驾驶客货车的资质,届时直接开“大车”显然是非常危险的。所以运输车辆的驾驶证依然需要正常增驾,但是小型车和摩托车应当恢复自动升级。
比如:
C1/1类、2类、3类D1/1类,2类,3类依然以摩托车为参考,可以允许新手直接考取D1;但是第一次考取的应当是“D1·1类”驾驶证,对应的准驾车型不做限制,不过应当限制发动机的排量,比如排量低于250毫升(摩托车排量的门槛标准)——观察期可以为两年或三年,期间只要未发生驾驶证一次性记满12分的记录或严重交通事故记录,两年或三年后无需增驾考核、直接升级为“D1·2类”驾驶证,准驾车型排量可升级到500毫升或600毫升。
以此类推。
只有让年轻的摩托车司机们在真实的道路场景中积累足够丰富的经验,对车辆性能有足够清晰的认知,心态也逐渐成熟;未来才能够真正安全驾驭大排量高性能摩托车。
其实驾驶证细分等级在海外诸多国家里是有先例可循的,这样的设定对于年轻司机而言是很有意义的。
在汽车电动化之后也应当对C类驾驶证进行同类型的分级!因为现在的电动汽车性能严重过剩!由于电动机自身具备高功率和大扭矩的特性,制造成本又比较低;于是十几万元的电动汽车里已经出现百公里加速成绩达到3.8秒的超高性能汽车——在燃油车时代里,相同性能的汽车普遍是售价高达几百万元到上千万元的超级跑车——这些车辆的用户往往会从一般性能汽车逐渐用到高性能汽车,过程中的成长和沉淀能够使其具备驾驭超级跑车的能力;加之此类车型不适合跑长途和通勤使用,所以超级跑车造成交通事故的概率实际上是很低的。
但是普通的四门轿车或SUV也具备相同的能力,且车辆主要用于通勤代步;那么这样的汽车在公共道路上则难免成为引发交通事故的隐患,尤其是在大量司机昨天还在用动力平平的燃油车、今天就能开上具备超级跑车性能的电动汽车的时候,心态不会平静。
所以C类驾驶证也应当分级并设置自动升级的周期,对应限制车辆最大输出功率。
在车企为了吸引眼球而不得不降低性能车价格门槛的阶段里,法律法规有必要对司机进行有效约束。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