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车市号

30年前 轿车一瞥——从第22届广州车展致敬PSE’94之二

车讯网

43024 2024-11-21

当时,国内市场的轿车产品几乎全部都是通过合资合作生产的轿车。如中德合资的桑塔纳、捷达,中德合作的奥迪100;中法合资的标致505、富康;中日合资或合作的奥拓、夏利和云雀……

  桑塔纳轿车即将上市时,“德方原想定价8万元,但中方坚持定价16万元,而经过经销商再加价3、4万元”……这个“段子”充其量只是一个冷笑话。


  全球首发车78辆,含跨国公司的全球首发车6辆;展车总数1171辆,其中新能源车512辆——这是正在进行中的第22届广州国际车展的强大车型阵容;为此,车展组委会启用了广交会琶洲展馆A、D两区的室内展厅、南北广场室外展区及广交会堂,展会规模达22万平方米,再创历史新高。

  就在许多境外国际车展每况愈下,甚至不得不延期或停止举办之际,本届广州车展却盛况空前,千余辆展车或功力深厚,或“遥遥领先”……展馆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但是,谁能想到30年前,即便是已然名垂青史的“PSE’94”,也不过在北京国贸一层的一万余平展馆内,只展出了约一百辆展车。如今满大街跑的各种汽车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但30年前的中国汽车市场只有不到10个型号的合资品牌轿车……

  30年前,在北京东长安街国际俱乐部的楼顶,曾经赫然出现过 “切诺基轿车”这几个大字的巨幅广告。

  当时,国内市场的轿车产品几乎全部都是通过合资合作生产的轿车。如中德合资的桑塔纳、捷达,中德合作的奥迪100;中法合资的标致505、富康;中日合资或合作的奥拓、夏利和云雀;而仅有的一款SUV车型——北京吉普切诺基,因一度销售不畅也被厂家宣传成为轿车。

  改革开放之初,当我国政府初步确定发展轿车,并派员遍访国际主流汽车巨头时,得到的多是敷衍和不屑。如丰田当时不但忙于在北美与通用合资(1984年组建NUMMI),也忙于在我们的宝岛台湾合资(1984年组建国瑞汽车),偏偏拒绝了来中国大陆合资建厂的邀请。最终,只有大众(VW)、标致-雪铁龙(PSA)和美国汽车公司(AMC),以及铃木、大发和斯巴鲁等几家汽车企业捷足先登。其中,大众、标致-雪铁龙只是在欧洲具有较强实力的公司;美国汽车公司是美国“三大”之外的汽车企业,不久就被“第三大”的克莱斯勒兼并;而铃木、大发和斯巴鲁都是微型车生产企业,在日本汽车企业中的排名远逊于丰田、日产、本田、三菱、马自达等……

  值得一说的是,表一之所以列入“整备质量”和“最大总质量”,也是为了应和当下“375公斤的‘最大载重量’”热梗,看看早在30年前,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从微型轿车,到普及型轿车,再到中高级轿车,其“最大载重量”是不是大于375公斤,或者说能否承载4个或5个并不算胖的“胖子”?至于计算公式吗,“最大载重质量=满载质量(最大允许总质量)-整备质量”,对吧?算过之后,相信您会有惊喜。

  1993年,国产轿车产销量首次突破20万辆关口。当时,国家布点的“三大三小两微”,有的已经初具规模,如上海大众(今上汽大众)的市场占有率接近半壁江山;有的刚刚起步,如贵州云雀只爬升到“千辆”的门槛,富康也刚刚超过5000辆。

  从表二看,在当年的合资轿车产品当中,产量超过10万辆的仅有上海大众桑塔纳,产量接近5万辆的只有天津微汽夏利,其他多则1万多辆,如一汽集团奥迪100、广州标致之标致505,少则只有1千余辆,如贵州航空云雀。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3年,轿车产量在10万辆以上的企业有22家。其中,单一企业产量超过1993年全国轿车产量(22.97万辆)的有18家;而产量最高的一家超过161万辆,是30年前上海大众产量的16倍。

  同年,同为乘用车品类,SUV产量在10万辆以上的企业有27家,单一企业产量超过1993年全国轿车产量的有17家;MPV产量在10万辆以上的企业有4家,也远超过30年前上海大众的产量。

  一段时间里,坊间有传: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大众引进的桑塔纳轿车即将上市时,“德方原想定价8万元,但中方坚持定价16万元,而经过经销商再加价3、4万元”……

  其实,这个“段子”充其量只是一个冷笑话。当时的合资企业都有明确规定,合资企业所生产的汽车,全部归中方销售,而且多是合资中方母公司成立专门的销售公司,如当时的上汽销负责上海大众产品的销售,外方是不负营销责任的;而汽车定价多少,企业也没这个权利;所谓的“经销商”则是国有的“中汽贸”、“中汽销”等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的一个个系统,也不可能轻易“加价”销售……

  直到1994年9月2日,当时的国家计委(现发改委)发出通知,经国务院批准,从当年9月20日起,国家对国产小轿车实行国家指导价,即在国家规定的中准出厂价格和浮动幅度内,由企业制定具体价格,使轿车生产企业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

  对于当时的轿车成本(含国产和进口两部分)、价格、利润和最终售价等,车讯网保存有一份资料,请看表三。(车讯网 张宇星发自广州)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发表评论

请您注册或者登录车市社区账号即可发表回复

全部评论(0)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