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Lab
24090 2024-12-14
12月11日,蔚来召开沟通会,宣布将在Banyan 3.1.0 中为用户新增自动紧急避让AES功能。
大多数人应该都知道AEB,但鲜有人了解AES。
AES的全名叫做Automatic Emergency Steering,AEB功能中的B指的是刹车Braking,而AES中的S指的则是转向Steering。
所以,AES的作用就是在车主遇到紧急状况时,系统做出紧急转向避让的动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AES更多是AEB的补充功能,即紧靠刹车也无法避免碰撞时,AES才会触发,用转向的方式避免碰撞。
至此,蔚来成为国内第三家推出该功能的公司,前两家分别是理想和华为。
蔚来的AES,和理想和华为有什么不同?
基于大模型
首先,蔚来的AES是基于大模型架构研发的,这也是全球首个大模型技术架构的智能安全辅助系统量产方案。
在今年年中推送的「Banyan·榕 2.6.5 」版本软件中,蔚来就已经推送了基于大模型做的增强自动紧急制动AEB。
相比传统规则算法的主动安全,蔚来的智能安全会有GOA通用障碍物的识别响应能力。
也就是说这套系统不再需要对障碍物进行「开白」,系统通过激光雷达和视觉的识别,在感知到有障碍物时,就可以做对应的响应处理。
这里提升了两个极端场景下的安全性:
第一,能够避免车辆向前行驶中与栅栏、锥桶、路沿刮蹭或碰撞;
第二,能够提升了夜间道路静止障碍物的识别能力,尤其是夜间小到突起的井盖、翘起的钢筋等会对电池造成磕碰的异形障碍物。
这就是基于GOA做主动安全功能的最大好处,系统的作用范围大大提升,不再局限于常规的车辆、行人、自行车等等。
功能范围更广
在功能层面,蔚来AES能够实现5个类别的8个场景,整体功能激活的速度区间为80-150km/h,部分场景激活速度区间下探到60km/h,这个速度域是行业最广的。
这里有个较为特别的功能,俗称「防夹心」,系统在检测到前方有触发紧急制动AEB的风险(包括车辆、人、两轮车)条件下,若感知到后方车辆即将追尾,可触发AES功能绕到相邻车道从而躲避追尾。
这是目前行业唯一的功能,理想和华为都没有针对这种场景做对应功能。
但是目前这套功能也有一点略微保守,那就是它暂时还无法跨越白实线/单双黄线做避让,也就是说这套功能在碰撞和违反交规中,还是选择了前者。
无法跨越双黄线可以理解,毕竟系统在某些场景下无法感知到逆行车道的情况,贸然跨车道做避让可能会更加危险。
但是同向行驶的白色实线都无法跨越,还是略微保守,在与蔚来人员沟通中,他们表示后续会考虑做对应的功能。
不给用户选择
蔚来AES还有一点区别于理想与华为。
蔚来在设计这一产品的时候认为,AES与AEB一定是兼容的,因为AEB刹车和转向都是共存避险工具或者避险手段,所以在功能上不该给用户选择。
让系统变道,安全性怎么样?
AES/AEB这类紧急安全功能并不常见,初次把这项功能介绍给用户,一定会有用户反馈一个疑问:在危机关头,真的可以把方向盘交给机器吗?
这里蔚来也有一个数据。
蔚来智驾团队搭建的数据闭环系统,已积累超过 20 亿公里的事故数据和紧急避险数据,用于大模型架构的增强型自动紧急制动AEB、自动紧急避让AES、通用障碍物预警及辅助GOA模型的训练。
在6个月的时间内,该模型进行了3亿公里的实车级群体智能验证,相当于40万蔚来二代车型用户2个月的行驶总里程。
切换到基于大模型的主动安全,相比过去的规则算法主动安全,紧急制动响应覆盖面提升5.2倍。
真实数据显示,功能升级后同比减少20%以上的全量事故,整体伤亡事故降低15%,弱势道路参与者重大人伤事故降低55%,大模型架构的GOA通用障碍物的识别响应覆盖面也提升了2.94倍。
第二点是误触发,AEB与AES这类主动安全功能,误触发的后果和影响是很大的,蔚来AES的误触发设计指标是100万公里1次,普通车主用车全生命周期可能也不会误触发一次。
写在最后
最近蔚来在智能驾驶主要的传播方向是即将上线的主动安全功能AES,紧接着我们在不同平台看到了用户、智能汽车关注者的冷嘲热讽,这里面主要话题还是针对蔚来的智驾进展。
有人认为当其他车企都在谈论车位到车位时,蔚来还在做这样的传播;还有人称这都是沃尔沃、特斯拉以及其他车企玩剩下的东西。
关于这两点,我认为外界部分用户的抨击其实是没有道理的。
第一,蔚来今年的智驾进展,尤其是城市领航NOP+,在部分场景上的表现确实不及华为与理想。
但主动安全是智能驾驶领域非常重要的一环,领航辅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缓解驾驶疲劳,但是主动安全是一项救命的功能,两者就是要并行研发。
并且这也符合蔚来对于智能驾驶的价值观:解放精力、减少事故。
第二,主动安全的研发是一项非常高难度且复杂的项目。
国内落地AES功能的公司仅有理想、华为与蔚来。虽然大家提到主动安全总会想到沃尔沃、奔驰,或者是特斯拉这样的车企。
但是在今天,我们能够看到在国内真实案例只发生在理想与搭载华为ADS软件的车型中。
在智能驾驶如此卷的今天,用户的需求、大算力芯片的上车、多传感器融合方案的产生、智驾行业竞争现状,催生了这些高阶智驾功能的落地。最后,享受到红利的都是用户。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