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说车
24731 2024-12-20
不声不响,日系车又来一招零帧起手。有消息称,前段时间陷入现金流泥潭的日产汽车将与本田汽车合并。如果合作顺利的话,本田、日产以及三菱(最大股东日产)将成为全球第三大的汽车制造集团。
日产总是赶不上趟
技术日产技术日产,口号喊了很多年,日产其实最不缺的是技术,包括新能源。
事实上,日产从不缺技术,无论是燃油车时代的发动机技术,还是新能源领域的电池、电机技术,日产都有储备。早在2010年,日产就推出了量产纯电车型聆风,比特斯拉Model S进入中国市场还要早三年。但是,技术的领先并未能让日产在新能源时代一帆风顺,所以节奏很重要。
在美国市场,当消费者热衷大车时,日产却主推小型车;当混动市场需求旺盛时,日产却在美国只卖纯燃油车和纯电动车,错失了混动红利。而在中国市场,日产虽然早早布局新能源,但聆风的推出时机却显得过于超前,未能激起市场水花。后续虽然推出了油改电车型,但重心仍放在燃油车上,直到新能源成为主流,日产才姗姗来迟地推出纯电ARIYA艾睿雅。
日产的困境,并非技术之困,而是战略之失。技术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握市场节奏,如何将技术转化为市场认可的产品。日产在新能源时代的踉跄前行,恰恰说明了这一点。今天,日产正面临全球市场下滑的挑战,尤其是中美两大市场连续失手,影响很大。但我们也看到,日产正在积极调整战略,与本田展开合作,试图通过抱团取暖来度过难关。
对于日产而言,技术的积累是宝贵的财富,但如何运用好这些技术,把握住市场的节奏,才是其能否渡过难关的关键。
本田现状怎么样?
本田汽车成立于1948年的老牌车企,近年来在全球市场面临一定的挑战。特别是在中国这一关键市场,本田的销量已连续10个月下滑,11月份单月终端销量仅为76773台,同比下降28.01%。本田也在犯愁下一步怎么走。
在此背景下,本田与日产的合作前景被人看好。双方自今年3月起便开始了在电动汽车业务上的紧密合作,从联合采购到共同开发动力平台,再到零配件通用化,本田与日产正试图通过资源整合来提升电动车产品的竞争力。如今,随着合并传闻的扩散,双方的合作或将更进一步。
从优势互补的角度来看,本田在混动技术上有深厚造诣,而日产则在纯电领域有着开发经验。本田的i-MMD混动系统在全球市场享有盛誉,而日产的聆风则是全球首款量产纯电动车型。如果双方能够合并,无疑将在电动化技术上实现强强联合,共同迎接新能源市场的变革。
市场解读也是以积极为主,本田与日产的合并将是日本汽车产业的一次重大整合,旨在打造一个能够与丰田相抗衡的汽车巨头。面对中美电动化浪潮,日系车企正试图通过抱团取暖的方式来渡过难关。不过合并并非易事,涉及到股权结构、企业文化、市场策略等多方面的整合。本田与日产能否顺利合并,以及合并后能否发挥出预期的协同效应,仍需时间来验证。
汽车集团加速整合是未来的主旋律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汽车集团的加速整合将成为行业常态。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技术路线多样化,市场格局正经历重塑。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7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首次超过50%,达到51.1%,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15个百分点,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已正式迈入主流市场,传统车企的市场份额正在被蚕食。
面对这一趋势,传统汽车集团只能寻求通过整合来增强自身竞争力。例如,上汽集团宣布整合荣威与飞凡品牌,旨在减少内部竞争,聚焦资源加速新能源产品的研发与市场响应。同时,跨国车企如菲亚特-克莱斯勒与雷诺的合并提案,也显示了汽车集团整合的迫切需求。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多样化发展,如刀片电池、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的迭代,以及智能驾驶、车联网等科技的应用,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抱团取暖成为了车企应对挑战的最佳策略之一。通过整合,车企能够共享研发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响应速度,继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此外,随着“以旧换新”政策的持续推进和各地对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占比的明确要求,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车企之间的合作与整合,将有助于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总结
汽车集团的加速整合,已成为应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多样化、市场格局重塑的必然选择。通过抱团取暖,车企能够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类似本田与日产这样的汽车集团整合与合作将更加频繁,行业格局也将迎来新的变革。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