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车市号

不同类型的负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析锂的影响?

锂电笔记

22114 2025-03-25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储能设备,其性能和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负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析锂的影响各不相同。以下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负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析锂的影响。

石墨类负极材料

石墨是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中最常用的负极材料之一。石墨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但在一些特定条件下也容易发生析锂现象。

当电池在低温下充电时,石墨负极的锂离子扩散速度减慢,导致锂离子在负极表面沉积,形成析锂。此外,高倍率充电也会增加石墨负极析锂的风险。这是因为高倍率充电时,锂离子在石墨中的扩散速度跟不上充电速度,从而在负极表面堆积。

硅负极材料

硅由于具有高储锂比容量、合适的储锂电压平台、资源丰富等优势,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的新型负极。然而,硅作为储锂材料时存在着导电性差以及巨大的体积膨胀效应。

硅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较大,容易导致电极结构破坏,从而影响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这种不稳定的电极结构可能会引发局部电流密度过高,进而导致析锂。此外,硅负极的导电性差也会影响锂离子的传输速度,增加析锂的可能性。

锡氧化物负极材料

锡氧化物(SnO₂)可以用于修饰多层石墨烯,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通过化学镀工艺,可以将 SnO₂颗粒(15 - 35nm)附着在多层石墨烯上。

这种复合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表现出较好的容量(约 243mAh g⁻¹,经过 50 次充放电循环)和较高的库仑效率(约 78%)。然而,锡氧化物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也可能发生体积变化,从而影响锂离子的传输和沉积,导致析锂现象的发生。

硅氧化物负极材料

硅氧化物(SiOx)因具有高的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而备受关注,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

在首次嵌锂时,SiOx 与锂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惰性相 Li₂O 和 Li₄SiO₄。惰性相的生成可有效缓冲 SiOx 的体积效应,同时 SiOx 为多相纳米均匀分布结构,极大改善了其电极材料的循环性能。但在某些情况下,SiOx 负极材料也可能出现析锂现象,例如在低温充电或高倍率充电时。

铌氧化物负极材料

铌氧化物(Nb₂O₅、NbO₂ 和 NbO)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高理论比容量和快速锂离子传输的优势。然而,其本征低电子导电性导致大的极化和离子扩散限制,这可能会影响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进而增加析锂的风险。

通过合成 NbOx 纳米颗粒嵌入碳矩阵的方法,可以提高铌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例如,利用牙科树脂单体作为溶剂和碳源,铌乙醇盐作为前驱体,经过热聚合和在 Ar/H₂气氛下 900°C 煅烧,可以合成铌氧化物/碳纳米复合材料。这种材料结合了减小的颗粒尺寸和导电碳矩阵,表现出改善的循环性能。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负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析锂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了减少析锂现象的发生,需要针对不同的负极材料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优化电池的充电策略、改进电极结构设计、开发新型的电解质等。

锂电笔记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发表评论

请您注册或者登录车市社区账号即可发表回复

全部评论(0)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