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充能站
32389 2025-03-28
最近雷小电被不少小伙伴们问起来
雷电4到底比雷电3升级在哪儿了?
明明速率都是一样的呀
在这里小电就有话要说了
咱选东西可不能只看一个数字呀
速率相同就是挤牙膏了?
那是还没看到速率以外的“场外信息”:
没变快?其实是Fake News
尽管雷电3和雷电4都是40Gbps的传输总带宽,但是在带宽的分配上,雷电3与雷电4之间的差距就拉开了。
雷电3为DisplayPort通道(即DP通道)预留出了18Gbps的固定带宽,也就是说,在40Gbps的总带宽中,最多只有22Gbps可供用来传输数据,而最小则是16Gbps,而雷电4则在最小数据传输带宽翻倍至32Gbps的基础上,又引入了动态带宽调整机制,当DP通道空闲时,数据传输的带宽还能再快不少,即使你外接多个移动固态硬盘,也不会导致传输文件的速率下降。
而且,在雷电3时代,各家厂商的“半速接口”层出不穷,名为雷电3,但实际上只有20Gbps的总带宽,总带宽都直接折半,那为数据传输预留的带宽就更加紧凑了。
到了雷电4时代,40Gbps的速率下限被卡得死死的,也就没有厂商能钻空子搞出只有20Gbps的雷电接口了。从这个角度来看,雷电4的“底线”可是比雷电3高了整整一倍的,更谈不上“挤牙膏”一说。
而且,更安全可靠了
高速率的接口,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安全性。比如DMA攻击,就是针对这类接口量身定制的计算机入侵方式。
DMA即直接内存访问,如USB4、雷电3等高速率接口,都具备这种绕过CPU直接向内存写入数据的特性,也因此,它们的传输速率才会远超其它接口。DMA攻击就是借助这种特性,绕过操作系统的几乎全部安全措施,并能读取加密秘钥、安装恶意软件或者控制其他系统设备,威胁使用者的信息数据安全。
虽然在雷电3接口上,也允许设备生产商加入对于DMA防护的支持,但雷电4则是把基于英特尔VT-d的DMA防护加入到了强制认证标准中,这样一来,采用雷电4接口的计算机就不再需要担心DMA攻击的问题,安全性大幅提升。
对你的桌面也更友好
采用雷电协议的数据线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包含芯片的被动线,另一种就是包含芯片的主动线了。被动线的价格更低,但支持的长度也更短,而主动线更贵,能够支持的线材长度也更佳。
雷电3的被动线长度极限只能达到30-50cm,主动线也只有80cm上下,这就意味着你的电脑接口距离你要使用的雷电设备最长不能超过80cm,还没有普通的手机充电线长,使用也会收到一些限制,桌面布局也就会被迫跟着调整。
在雷电4上,情况就大不一样了,雷电4被动数据线可以轻松达到80cm的长度,而主动线的最大长度甚至达到了2米,即便你的主机箱放在地面,也可以轻松把雷电设备放置到桌面上。
不止于此,雷电4还支持在电脑睡眠的情况下直接使用外接设备唤醒电脑,也就是说,只要电脑插着雷电4的设备,那你唤醒电脑就只需要随便按一下键盘或者点一下鼠标,不用俯身去按电脑的电源键,或者把你的笔记本电脑掀开去按开关来唤醒了,主打一个优雅。
提供更多可能性
如果你是个雷电设备的重度用户,但不巧你的设备上只有一个雷电4接口,那选择一款合适的雷电4拓展坞就能救你于水火。
雷电4技术允许拓展坞搭载至多4个雷电4接口,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一个拓展坞,把你电脑的1个雷电接口直接拓展成4个,然后用这个接口再去连接更多雷电外设。像卡BUG一样的拓展性能,可以说除了雷电4也找不出多少家了。
总结
看到这,雷电4是挤牙膏的说法应该就可以不攻自破了吧。与其说雷电4进步不大,还不如说雷电4是个除了总带宽以外全面大幅进化的雷电3,无论是易用性、普及度还是安全性,都有着不小的进步幅度。更何况,总带宽直接翻倍的雷电5也已经在不少高端笔记本电脑上实装了,如果不满足于40Gbps的传输速率,那么80Gbps的迅疾体验也是一个可供加预算体验的可选项。
至于雷电5在带宽之外有什么提升,雷小电就在这里卖个关子,待下次再和大家仔细讲讲吧~ 雷电小课堂不定期开课,各位读者老爷们切勿错过哦!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