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谋爱侃车
28431 2025-03-31
当何小鹏在凌晨三点签完第20份供应链合同,李斌正盯着实验室里第17版自动驾驶代码。中国新能源车市的绞肉机里,这对昔日盟友走向了完全相反的逃生通道。
【价格屠夫的觉醒】
广州小鹏工厂的流水线最近添了新规矩:工人上厕所必须小跑。12万元的MONA M03爆款车每分钟下线一辆,车间主任说:“现在连螺丝拧几圈都有算法控制。”
这场效率革命始于G9车型的惨败。那款定价混乱的SUV让何小鹏明白:“互联网思维救不了造车”。他挥刀砍向成本——新款P7研发费从20亿压到10亿,座椅骨架通用化省下15%成本,连车漆都从七层喷涂减为五层。
效果立竿见影。MONA系列上市三个月卖出8万辆,小鹏季度交付量冲到12万。但代价同样明显:24年研发投入仅64亿,不到蔚来一半。何小鹏的解释很直接:“活下去才有资格谈未来。”
【技术赌徒的疯狂】
上海安亭的蔚来创新园藏着中国最贵的汽车实验室。2000名工程师正在攻关“神玑”芯片,这个指甲盖大小的零件能控制整车500个传感器。李斌说:“别人造车,我们在造变形金刚。”
这种疯狂需要真金白银支撑。蔚来2024年烧掉130亿研发费,比小鹏+理想的总额还多。最烧钱的是换电站——3100座站点每天吞掉600万,比某些车企全年利润还高。但李斌坚信:“现在每亏1块钱,将来能赚10块。”
数据印证着他的偏执。蔚来ET9搭载的激光雷达芯片,探测距离比竞品远30%;自研操作系统让车机启动时间缩短到0.8秒。但这些技术红利需要时间变现,资本市场留给蔚来的倒计时已在嘀嗒作响。
【车间里的数字战争】
小鹏佛山工厂的墙上贴着触目惊心的标语:“浪费一颗螺丝,罚没全年奖金。”何小鹏的降本术堪称极致:通过大众联合采购,电池托盘单价降了18%;AI质检让喷漆瑕疵率从3%降到0.5%;甚至车钥匙的电池容量都精确计算到毫安时。
蔚来合肥基地玩的是另一套算法。每个工位都装有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控螺丝扭矩和装配速度。这套系统让ET5的生产节拍从120秒压缩到98秒,但代价是每辆车分摊的数字化成本高达2000元。
【赌桌两端的底牌】
小鹏的杀手锏藏在深圳龙岗的芯片实验室。他们自研的AI芯片让NGP智驾系统成本骤降40%,这才敢把自动泊车塞进7万元车型。何小鹏说:“别人卷配置,我们卷智商。”
蔚来的底牌铺在青藏高原。海拔4500米的测试场上,150辆ET9正在进行极限挑战:-30℃冷启动、连续50公里陡坡、沙尘暴环境自动驾驶。工程师透露:“这里每天报废的轮胎够开家修车店。”
【悬崖边的抉择】
行业利润率跌破2%的当下,两家公司都在钢丝上跳舞。小鹏砍掉了所有20万元以上车型研发,全力押注15万以下市场;蔚来反其道而行,即将发布百万级豪华SUV,要用“技术贵族”形象收割顶层客户。
供应链人士算过账:小鹏每辆车赚3000元,靠走量维持现金流;蔚来每辆亏5万,但赌的是技术壁垒成型后的暴利期。这种分化在资本市场愈发明显——小鹏股价过去半年涨了120%,蔚来却仍在发行价下挣扎。
【生死簿上的倒计时】
何小鹏的办公室里挂着倒计时牌:距离实现盈利还有187天。他的救命稻草是年底上市的MONA M05,这款9万元轿车要挑战月销5万辆。供应链已经开足马力,电池供应商说:“他们下的订单能排到明年春节。”
李斌的赌局更大。蔚来子品牌“乐道”即将交付,首款车L90定价25万,直接叫板特斯拉Model Y。更冒险的是第三品牌“萤火虫”,4万元微型电动车要血洗低端市场。内部流出的动员令写着:“要么赢,要么死。”
这场新能源淘汰赛没有中立地带。当比亚迪用价格战清场,华为用智驾技术筑墙,小鹏和蔚来的背道而驰恰恰印证了生存之道的多样性。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