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Auto
30339 2024-10-08
作者 | 伍文靓
编辑 | 苏鹏
“A+级车的细分市场,容得下多个爆款车型。”
尽管广汽埃安在整场发布会上只字未提直接竞品,但在媒体采访的第一回合,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就不得不回答记者抛出的问题——关于埃安AION RT与小鹏MONA M03的竞争关系。
毕竟两者在定位、定价上有高度重合。
作为此前20万以内唯一具备高阶智驾的产品(纯视觉方案),小鹏MONA M03上市即爆单,开售52分钟后订单突破1万辆,一周左右订单已超6万辆。这是在细分市场增量几见天花板的情况下,小鹏汽车用低价策略讲出的感性故事。
A+级轿车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并未随着MONA M03的加入而固化。随后,广汽埃安携全新轿车AION RT迅猛龙投入战场,进一步刷新该市场的竞争强度。
近日,AION RT在广州开启预售,共推出520智享版、650智豪版、520激光雷达版、650激光雷达版等4个版本,预售价11.98-16.98万元。其中,520激光雷达版的预售价为15.98万元。
作为对比,小鹏MONA M03的价格为11.98-15.58万,但其采用纯视觉智驾方案。而AION RT结合激光雷达等硬件成本,似乎后者要比M03更有性价比。
AION RT是同级首搭激光雷达高阶智驾的车型,这是A+级轿车中前所未有的存在。换在往年,搭载激光雷达和英伟达芯片的车型,往往要高居在25-30万元的价格带。
快速迭代的智能汽车频率也重构了价格体系,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在发布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关于激光雷达和英伟达芯片的硬件组合,已经打入了15万级。这也意味着,相较于AION RT激光雷达版本于15.98万的预售价,广汽埃安仍有利润可图。
激进的降本策略让AION RT拿到了价格与产品力的双重优势。接下来便是用规模效应去拉高利润的竞争策略。
“请大家放心,我们不会亏本卖车(AION RT)。”古惠南表示。根据最新消息,AION RT开启预售的24小时,订单已突破1.6万台。
如果要在新能源汽车产品选出一个最吸引年轻人的卖点,那一定是用得起、用得好、用得安全的高阶智驾功能。
如前所言,AION RT作为同级首个搭载激光雷达高阶智驾系统的车型,拥有3R11V1L12U共27个智驾硬件,包括英伟达Orin-X高算力平台。
古惠南表示,他们希望把百万级Robotaxi的智驾安全体验带给量产车,在突破智驾体验上限的同时,也提升高阶智驾的安全下限。
从目前市面上已有的高阶智驾产品来看,虽然纯视觉技术在日常场景也能给用户带来不错的体验,但在极端场景下的安全性仍有疑问。
华为余承东曾在今年8月份的一场发布会上提到类似观点。
纯视觉技术曾出现将白色物体误识别成白云,而差点导致追尾的情况。相比之下,激光雷达探测距离更远、感知更快更精准。
在AION RT预售发布会之前,广汽集团宣布了和华为之间的合作,共同研发全新概念车“1Concept”以及未来相关车型。这背后也是基于双方对激光雷达路线的共识。
在预售发布会现场,广汽埃安展示了AION RT在不同高难度场景下的表现,例如城中村、乡村小路,对突然窜出的人/车反应都很及时,有效避免了碰撞。即便在有白色障碍物路况下,AION RT也能通过激光雷达及时发现障碍物并准确绕行。
根据广汽埃安的规划,AION RT将在一个月后正式交付,未来一个月里将开始小批量试驾体验。
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称,由于AION RT跟霸王龙是同平台产品,所以在智驾方面也完全可以保持相同的水准,“我们不敢说遥遥领先,但我们有信心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在广汽埃安的认知中,舒适不是简单的主观感受,而是有严格的产品标准。比如,座椅座高300mm、臀部角90°是最低门槛。
纵观最近上市的几款A级新车产品,大部分座高都在280mm以下、臀部角小于90°。而广汽AION RT座高达同级最高的320mm,臀部角接近95°,前排头部、腿部空间均超过1米,这个数据甚至比部分豪华B级车都要优秀。
为了让座椅设计更贴合大多数人的身形,AION RT的座椅内部采用了双层高密度海绵填充,中层柔软,包裹感极强;底层硬度适合,支撑性突出;车内高频触摸区域100%采用软包材质。
如果将前排座椅一键放倒,再搭配上全新PAD化桌面的车机以及高保真音响系统,车内秒变豪华软包大床房。
在女性用户最看重的防晒上,AION RT配备了2块百万级豪车都罕见的电动遮阳帘,实现紫外线100%隔绝。遮阳帘巧妙放置在车顶横梁两侧隐秘空间内,独有的超小型电机,不影响头部空间。
AION RT的后备箱同样有着巧思,很多A+级轿车虽然后备箱空间充足,但开口处很狭窄,拿取深处物体非常麻烦,为此,AION RT将开口尺寸做到了470mm;尾门门槛低至670mm,女士、儿童也方便提放物品;540L的后备箱最多能放下4个行李箱。
当然,为了解决用户的续航和补能焦虑,AION RT充分发挥AEP 3.0纯电专属平台优势,在紧凑的空间首次实现A+级空间布局68度电,而同级大多数车型只能做到60度左右的电池容量。
此外,AION RT还将此前只用于800V高压平台的碳化硅技术,首次应用到A+级纯电轿车上;再加上低风阻、轻量化设计叠加,最终实现11.7kWh/100km超低电耗和650km续航。
在对电芯材料和结构、电解液进行优化之后,AION RT可以在普适性最好的400V平台实现3C快充,3秒补能1km,10分钟补能200km,30%-80%快充18分钟。
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认为,AION RT在这方面的努力,很可能将一部分PHEV的客户群吸引过来,尤其是对纯电汽车感兴趣的爱好者,“价格会影响消费者决策。”
以下为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副总经理肖勇接受未来汽车Daily等媒体的问答实录(有删改):
Q:AION RT不管是定位还是价格,很明显追着小鹏打,我们如何后来者居上?优势在哪里?对A+级市场趋势有什么判断?
A:A级车可以说是最大的乘用车细分市场,但智驾市场的普及率不到1%,所以容得下多位王者、友商,以及多个明星爆款车型。大家友好竞争肯定有,毕竟在这么“卷”的市场里,产品的定义、设置、价格区间都会有一定重合。
我们一直说AION RT的特点是,高颜值、大空间、长续航、激光雷达高阶智驾、快充补能,用科技去满足更广大用户的需求。我期待AION RT成为明星爆款,而且它具备这个实力。
至于未来汽车市场的发展,先是两头,上面是尝鲜的,下面是比低价的,慢慢向中间最大块的中/高市场进行渗透。不管A级轿车也好,SUV也好,都会有更多高科技产品得到普及,否则高阶智驾只是少数人的“奢侈品”,这不利于未来汽车行业的科技发展。
Q:AION RT的配置比小鹏略胜一筹,今天宣布价格时很多人在欢呼。我们在最终定价时怎么平衡规模与利润?
A:汽车本身就是非常追求规模效应的产业,除非法拉利等超豪华车。不追求规模,是不可能有利润的,所以AION RT还是要走规模。
关于利润。广汽埃安是最早一批做新能源的玩家,2017年成立,2019年推出第一款车。那时候每半年电池续航才多50公里,如今汽车三电的迭代已经飞快。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也在迭代,我们可以在15万级别车型配置激光雷达,得益于广汽埃安的专属平台、工厂,以及埃安140万辆的市场保有量规模。
Q:去年激光雷达+英伟达芯片的硬件组合,产品售价一般在25—30万,今天AION RT打到15万左右。下这么大决心做智驾,成本上真的hold得住吗?
A:成本上大家放心,肯定不会亏本卖车。关于智驾的体验,首先我们还是要满足顾客的需求,现在的技术日新月异,智驾体验也要大家真正做到常用常新。把汽车质量做好、安全做好,是广汽埃安的信仰。
这里可以对比一下Robotaxi。Robotaxi要在有限的场景下让人不要接管,即零接管,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安全的下限。但是现在C端量产车经常宣传各种场景都可以开,一旦遇到问题还是会提示驾驶员接管。
所以我们想把Robotaxi的理念带到量产车上。过去,我们有昊铂GT、HT,埃安霸王龙等车型的市场经验,现在我们也希望用最新的技术来去突破不同场景,让用户少接管、少惊吓。
Q:智驾的体验通俗分为三个阶段:敢用、能用、好用。AION RT的能力目前是处于哪个阶段?我们端到端方案是什么样的?
A:先说结论,AION RT好用,只是能用的话,这个阶段已经过了。埃安2019年推出的AION S 就搭载了L2相关功能,比如ACC,那时候主推方案是3R5V;后来推出5R11V,即L2+;再后来推出5R11V1L包括3L(昊铂GT),到了L2++~L3的水准。
现阶段,我们可以完全实现城市NDA,开长途的时候几乎做到零接管,高速公路场景已经难度很低了。这样的水平应该已经算是又实用又好用。
大家都在问端到端,每个企业对于端到端的定义不一样,它也没有完整的工业定义。我们理解端到端就是不依赖于云端,而是通过车本身来解决问题。现阶段的全球的智驾技术都或多或少依赖于一定的规则条件,要想完全不依赖于规则还有赖于持续迭代。我们认为,有没有规则并不代表智驾技术水平,关键是如何做到好用又安全。
Q:AION RT还没有开始试驾,请透露这款车的高阶智驾实际水平?
A:我们7月份推出的霸王龙已经在市场上销售,其高阶智驾版有很多媒体朋友已经试驾过,我们不敢说遥遥领先,但我们有信心处于行业领先水平。AION RT跟霸王龙是同平台产品,所以在智驾方面完全可以保持相同水准。
AION RT大概一个月后会正式交付。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也会大量邀请爱好者和媒体朋友试驾,大家可以自己选择体验路况,不管是城市场景、乡村场景。
Q:无论是第二代AION V,还是这一次AION RT,埃安一直在刷新细分市场的产品评价体系,这个策略是什么?其他电动车品牌相继推出了增程新产品,埃安相关进展怎么样?
A:我们敢于去改变细分市场,智能化没有什么“天花板”,天天可以变。智能化现在下半场已经进入第二波,国家也在推进智能驾驶相关牌照颁发,高阶自动驾驶进入了普及阶段。我们计划让每一个细分市场都能尽快实现高阶智驾技术的应用落地。
关于增程计划,我认为当下新能源市场排第一位的是政策,大家要思考国家产业政策往哪里走。从埃安的角度来讲,用户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而且我们从2011年就已经开始探索PHEV,不缺技术储备。在未来几个月,大家就可以看到埃安的PHEV产品。
Q:AION RT上用了650公里续航和碳化硅快充技术,在A+级是比较高的配置。那么AION RT会不会与同级的PHEV产生竞争关系?
A:650公里长续航、400伏碳化硅技术的应用确实会一部分缓解续航和充电焦虑,也可能把PHEV客户群吸引过来。我们分析过,同样都是插混,A级车市场里面PHEV用户更多,B级和C级市场可能REV更多。我们认为是价格影响了消费者决策。
30万以上客户群有一部分已经被市场教育过了,他们更喜欢纯电的驾驶乐趣,买REV只是作为长途出行的保险。而且REV纯电续航里程已经越来越长,预计到2025年,REV纯电续航里程会突破300公里并且向400公里靠拢。但是PHEV客户群有点不同,他们对纯电续航里程要求没那么高,使用场景也往往是由油电混合驱动。
所以AION RT与PHEV客户群会产生一定重叠,但吸引的是对纯电感兴趣的爱好者,以及对里程和补能方面有焦虑的客户群。真正要去与PHEV市场竞争还是得靠智驾技术。举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苹果手机取代诺基亚靠的不是待机时间,而是完全不同的科技体验。
Q:为什么新车取名叫作AION RT迅猛龙?AION RT命名有哪些故事?
A:AION RT是基于我们内部的命名规则,比如A+级的车都会用“R”作为开头,“T”则是轿车的分类。关于迅猛龙,因为轿车代表的主流审美观点是灵动、优雅、智慧,而且迅猛龙是群体出动,也代表了年轻人的团队精神。
我们官方名字 AION RT,民间昵称“迅猛龙”,就像广州塔,民间昵称“小蛮腰”一样。相比之下,SUV车型强调的是力量和通过性,所以第二代AION V起了一个非常有传播力的昵称叫霸王龙。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