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系超老师
23891 2024-12-07
关于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本10%的事儿已经飞了一段时间了,李总当时的解释,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避重就轻的官方措辞很难服众;后面很快也有人将“发帖”的公司翻了出来,原来是一家吃的脑满肠肥的外资企业,38%的利润,再降本10%似乎也情有可原。咱们不好做评价,但是我们也询问了一位工程师,发现降本10%这件事儿,真没那么简单。
降本3%才是常规操作,10%简直就是“撕破脸”
在2014年前后主机厂和供应商的利润率比较高的时候,也就只是3-4%的年降,而且还是建立在销量超预期、采购订单追加等情况下的商务降本。而且对于年降,一般都是提前做了采购沟通+TR技术协商,从而提出一个既能省成本,又能保证利润的方式。同时,甲乙方对零部件的单价比较透明,毕竟很多采购/工程师就曾经在供应商工作,对于价格的底线、销量的承诺都做到了一定的极值,所以新年度的10%降本,相当于推翻了上年谈好的价格体系,直接掀桌子了。
如果降本10%,大概率会发生这件事儿:无下限的B点换A点导致最终的技术降本
我们国内的很多大车企在采购的时候,都会采用同时、按比例供货的方式。比如一个项目车型,设置了未来预计10万台的销量目标,那么主机厂会将总的供货量按照从高到低比如8:2:1,分成ABC三份,在经过几个月后,ABC重新定价,能给出最低价的供应商甚至可能从C点跳到A点,从而获得更多的供货量,这就造成了厂商之间频繁的内部竞争。合理的范围内,大家还能保证质量,如果被逼急了,比如Tire1受到利润影响,就会把压力转移下去,导致整个产业链的利润越来越少,供应商成了被压榨的工具,产品也会层层降本,这对产业链来说就是灾难,但是最终的产品还是由消费者来消化,带来更可怕的市场败退。具体案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咱们80、90年代摩托车的内耗。
特斯拉、丰田、小米的这些做法,值得行业学习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在比亚迪要求降本事件被大家谈论的隔天,特斯拉的全球副总裁陶琳在微博上表示:2024年特斯拉对供应链伙伴的付款周期比去年又缩短了,现在只需要90天左右。同时,我们看到小米给供应商的账期是60天,其他厂商大部分是180天,账期的健康也为供应商的正常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而且全球第一车企的丰田,对于供应链的态度更是值得学习,在《改变世界的机器》中有提到“具体到产品的品质、成本、供货周期等细节问题,丰田会派遣专业人员到供应商的生产现场去进行指导,推动改善,绝不会吝惜在这些方面的投入与付出”。
当然,市场如战场,更何况当你成为汽车市场销量最高的“玩家”时,任何一件事情,都会被人拿出来不断的放大,再放大。但是,我国的汽车市场需要比亚迪,工人们需要比亚迪,供应商更是离不开比亚迪,既然是一家人,何不坐下来把事情好好谈一谈呢?
(文/淼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