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che
38283 2024-12-09
“油电平权”的话题热度变得越来越高,不管是个别地区的政策,还是相关领导的发言,似乎都有一个指向:电车要和油车一视同仁了。
11月12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提到,坚持稳妥转型,要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同步推动内燃机技术发展,激发传统能源汽车和内燃机产业发展活力,实现高水平转型升级,
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不能放弃燃油车。而这话刚说完不久,网上就传出了海南这边要征收养路费的小作文。
虽然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回应称:假的,勿相信勿传播。但网传内容被网友积极Repo也说明了,油用户希望早早实现“油电平权”,就像有些网友说的:难道新能源就不该交养路费吗,他们的车那么重,跑道路难到没有损耗?
平权呼声的背后是新能源汽车这些年享受了太多“超国民待遇的特权”。
早在2010年初期,政府就推出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当时的目标是通过财政支持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培育市场需求,助力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
2015年,《关于加快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出台,明确目标是在2020年前达到每千人拥有至少五辆电动汽车。
为了让大家对新能源汽车更感兴趣,各地政府一直在政策上添柴加热。
对于车企,国家给予了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研发投入较大的企业,还可以享受研发费用扣除优惠税率。
如果是出口到海外市场的小批量生产车辆,还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小规模免税额度。对于产品设计创新、技术改进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还会被评选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减少所得税比例等相应的一系列待遇。
为了激励购买,各地政府还推出了购车补贴计划,比如购买纯电动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时,可以获得一定金额的手续费补贴或直接现金补贴。
实打实的补贴、免费拿绿牌、免购置税、不受限行影响等种种政策,让新能源汽车获得了很好的发展环境。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近60%,成为全球最大市场。而这两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也是越来越高,近日,乘联会发文称,从国内零售对应预判,应该11月新能源渗透率继续超50%。
越来越高的渗透率,让新能源汽车逐渐从“弱势群体”,变成“市场主导”,以往“特权”带来的后遗症开始发作了。
过往的新能源“超国民待遇”,导致燃油车与新能源车之间的竞争环境非常不公平,而新能源车之间也在靠着降价格搞“内卷”。
看起来干得热火朝天,实际上却是增量不增利,甚至很多车企还在用燃油车赚钱,养自家的新能源业务。
就在上个月,长安汽车总裁王俊在乌镇汽车论坛上公开表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迈入非稳态竞争期,“内卷”式竞争抬头明显,国内外面临良性竞争弱化的挑战。他指出,国内共有98款新能源车上市,但是只有10款月销过万;中国71个乘用车品牌仅3家盈利,预计未来80%以上中国品牌将面临关停并转。
在利润方面,新能源的整体表现也不算太好,今年1-10月,我国汽车行业收入83320亿元,同比增长2%,但利润率却同比降了3.2%。
看得出来,新能源高渗透率的背后,其实并没有那么乐观。而这也可以从另一个层面说明,一味压制燃油车发展并不是一件好事,仍然需要政府从整体通盘进行再度考量。
公平地说,新能源汽车所取得的高市场渗透率,并不是和燃油车公平竞争、市场自主选择的结果。更多来源于政策的驱使,使得很多车企背离市场的真实需求,用不那么成熟的产品和技术,在市场上疯狂内卷。
而越来越少的燃油车选项,也让消费者不得不考虑新能源汽车。知乎上有人统计过一个数据,2018年共有48款纯电新车和11款插混新车推向市场,两者加起来也不敌油车的72款。
但是到了2023年,整个油车市场只有27款新品,而纯电车有足足61款,插电混动也有43款,后两者是前者的将近4倍。
更值得关注的是,即便是在如此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中,购买燃油车的消费者依然占大部分。
据乘联会数据,10月新能源销售结构中:纯电动占比57%、狭义插混占比34%、增程式占比9%。而去年同期,纯电动占比66%、狭义插混占比24%、增程式占比9%。
看得出来,电车颠覆油车的拐点并未到来,至少现在,它在消费者的心里,还不足以和燃油车媲美。
另外,现在中国汽车品牌“出海”是大势所趋,而全球市场上,燃油车仍然有着电车难以比拟的地位。要想在海外打响品牌,光靠纯电车显然力度不够。今年10月,燃油车出口41.4万辆,同比增长13.6%;插混汽车出口为2.4万辆,同比增长1.6倍。
用户的决策、燃油车的销量、各家企业的发展境况等种种现状表明,“油电平权”或许会更加有利于车企的可持续发展。
对此,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多次提出“油电同权”的观点,认为这不仅体现了对燃油车使用者的公平,也有利于汽车市场的整体稳定。事实上,国家这两年也确实在逐步削减补贴力度,释放市场力量。
如今,“油电同权”虽然尚未完全实现,但双方比武论输赢,油车让了三招之后,总要迎来公平竞争的,当新能源“超国民待遇的特权”退潮,油电之间的竞争才算真正开始,届时,没有了政策的上偏爱,谁又才是最终的赢家呢?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