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壹条
10110 2024-12-18
过去的两周多时间,对于创立至今已经满“40周岁”的上汽大众而言,真是个三喜临门的欢庆期。
在合资品牌和合资企业普遍“承压”发展的当下,上汽大众的连续高调出击让业界侧目——原来合资企业并不都是随波逐流者,也有坚定不服输的“硬茬”。
从上汽与大众提前续约合资合作协议,到上汽大众旗下大众品牌迎来2024年度累计销量超过100万辆,再度蝉联单一合资品牌销量桂冠,再到“三喜临门”的高潮——中外股东方高层齐聚上汽大众梦开始的地方——安亭总部,举办上汽大众合资40周年庆典。
可以说,上汽大众在用一系列的举措,提振公司上下乃至整个产业链对合资企业发展的信心。当下的危机自不必言,自主品牌的攻城掠地,加上跳跃式增长的新能源渗透率,都让以上汽大众为首的老牌合资企业直面挑战。
要保份额还是要保利润,这样艰难的“二选一”抉择放在所有的合资车企面前,都是一道难以抉择的必答题。对于上汽大众而言,这样的技术性难题其实早已有答案——中德股东双方提前续约,为未来发展加注筹码已经表明:对于中国市场,上汽大众不会撤也不想撤。
过去四十年,上汽大众依托中德双方的精诚合作“赢在中国”,下一个四十年上汽大众要想继续赢在中国,唯一的答案依然是股东双方的精诚合作。差别只在于,股东双方在资源输出和角色扮演上,要相机而变灵活调整,真正做到“双向赋能、美美与共”。
提前续约彰显未来信心
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永远前行。而最终改变世界的,靠的依然是具备乐观主义精神的实干派。在合资模式被普遍“唱衰”的当下,合资模式的开创者之一、中国最早一批成立的合资企业中的佼佼者——上汽大众,再度站到了创造历史的十字路口。
11月26日,在上汽大众40周年之际,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在上海签署延长合资协议,进一步加强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将上汽大众的合资期延长至2040年。要知道,上汽大众上次续签的合资合同尚未到期,确切的说,这已经是上汽大众第二次提前续约合资协议。
1984年10月,上汽大众在北京正式签署合资合营合同,成为中国最早挂牌成立的轿车合资公司。随后在2002年4月,股东双方提前八年续签合营合同。按照既定计划,这次续约合同要到2030年才到期。
不过在最近一次续约10年后,意味着上汽大众直通2040的合资合营计划正式敲定。提前六年再度续约,彰显了上汽大众中外股东方继续合作、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和决心。
对此,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基于新的合作协议,我们将为上汽大众在新兴技术领域注入更多研发资源,从而更为深入地融入中国产业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本地创新能力。由此,我们将能更有针对性地为中国客户打造专属产品,从而在智能网联汽车时代占据领先地位。”
按照既定规划,正在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赛道转型的上汽大众,确认将于2026年推出全新一代电动车型,该车型概念车已经亮相并在上汽大众40周年庆典活动现场展示。预计到2030年,上汽大众将推出18款新车型,其中有15款将专为中国市场开发。
而在下一代电动车到来之前,上汽大众转型攻坚阶段的制胜法宝是“油电共进”,即同步推进燃油车产品的革新和电动化产品的落地。上汽大众已经启动开发计划,基于中国市场开发多款包括纯电、插电混动在内的全新车型,持续打造更懂中国市场的好产品。
除了大力推动大众品牌和奥迪品牌燃油车的电气化革新,上汽与奥迪联手打造的AUDI品牌也将躬身入局,加快布局以覆盖全新纯电车型、增程版车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预计到2025年,AUDI品牌首款高端智能网联电动车型将在年中推向市场。2026年起,基于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CMP平台开发的2款紧凑级电动汽车将首次投入市场,3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2款增程版车型也将陆续进入电动出行领域。
双向赋能可抵岁月悠长
在过去40年的合资合营中,上汽大众无疑是中国经营最成功、品牌势能最强大的合资模范生之一。桑塔纳、帕萨特、朗逸和途观等多款畅销经典车型的打造,已经累计赢得超过2800万中国用户的信赖,对于上汽大众而言都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品牌资产。
其实,和上汽大众最早一批组建的合资企业中,广州标致和北京吉普都已经隐入历史的尘埃中,真正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站稳脚跟且发展壮大的,有且只有上汽大众(更名前叫“上海大众”)。这样的结局绝非偶然,因为从上汽大众成立的第一天起,双向赋能的合资合营、长期主义的奋斗精神始终伴随左右。
尽管在合资企业挂牌成立初期,外方在技术和品牌输出上占据主导优势,但上汽大众从一开始就没有放弃构建自身的整车开发和试验验证能力。这样做的好处是,即便在外方出现资源导入的空窗期时,上汽大众依然能够通过自身具备的产品孵化能力,迅速将基于本土开发的新产品投放市场。
从早期的桑塔纳改型、到后来的帕萨特加长再到朗逸和凌度等全新车型的相继导入,无一不在用生动形象的案例提醒业界:合资合营不能只是“等、靠、要”,单方面依赖外方股东导入技术和产品,不会搞本土开发就只能做跨国车企的“代工厂”。而从一开始就探索建立本土开发能力的上汽大众,显然不属于这一类。
如果说其他大多数合资企业,都只是停留在外方对中方“技术+产品”驰援的“授人以鱼”阶段的话,上汽大众则早已通过意识的觉醒和行动的果敢,蜕变到“授人以渔”的新阶段。而在当下的合资新时代,上汽大众选择再次蜕变——在“电动化+智能化”赛道依托中方优势技术开发智能新能源车型,实现真正意义上“双向赋能、美美与共”。
在上汽大众40周年庆典活动现场,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的话可谓掷地有声:“上汽智电创新技术行业领先,正在加快攻坚固态电池、高阶智驾、智能底盘等关键技术,面向未来打造具备‘强劲心、健壮身、智慧脑’的全新科技生命体。我们将与合作伙伴一起持续不断技术赋能上汽大众,共同开启合资合作新阶段。”
据悉,基于对合资企业全新的发展战略以及产品结构的洞察,上汽大众股东双方正在同步加快对产能布局的整体研判、调整升级——逐步缩减燃油车产能,加大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产的转型。例如,上汽大众最早启用的安亭基地,正朝着 “三个中心”——电动化生产中心、研发创新中心、智能制造中心加速升级迈进。
有业界观察人士评论道,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对于所有合资企业而言,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过去的合资企业凭借外方导入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加上已经在全球都打响知名度的强大品牌,可以说在中国市场的经营是顺风顺水,如入无人之境。
现在的情况则大相径庭,因为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崛起,加上全球汽车产业所正在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电动化+智能化”变革浪潮所带来的冲击波,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原有的技术和品牌势能都“被拉平”,外方主导技术和产品引进的模式已经不再奏效,由中方牵头甚至主导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共同赋能合资事业体的“新合资时代”已经到来。
作为国内整车合资企业的龙头,上汽大众过去40年的成功经营,足以让历史铭记。而在接下来的产业大变革时代,同样秉持长期主义奋斗精神的上汽大众,必将通过“双向赋能、美美与共”的新思维新格局,开创真正属于实力派玩家的“新合资时代”。
(本文作者杨小林系资深汽车媒体人、车壹传媒联合创始人,车壹条&好车推荐官|总编辑)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