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友观察
20415 2024-12-28
一手好牌,牌局过半打得“稀碎”。
我时常思索,新势力车企怎样才能避免成为下一个高合或威马?
三天前,看似平常的周三,对智己汽车而言,却是个大日子——智己汽车迎来了四岁生日。
就在同一天,智己宣布顺利完成B1轮股权融资,整个B轮融资共募集到94 亿元,成功融资对任何一家车企来说,无疑是喜上加喜。
智己的“翻身仗”愈加艰难
要知道,从年初开始,高合、威马、极越等几家车企已因资金短缺而走向终结。
算上智己自成立以来的天使轮100亿元、A轮30亿元和B轮94亿元,其总融资金额已达224亿元,这数字算多吗?
在烧钱的新势力造车领域,这可真不算多,但是算少吗?
对比那些融资失败的,每一分钱都是救命稻草。
尤其在当下新能源车赛道进入洗牌阶段,造车新势力面临巨大压力,每多一次融资,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
当然,一次次融资成功并不意味着智己已“上岸”。
尽管资金雄厚 销量却未达预期
至少要达到10 万辆,只有跨过这道坎,才有生存的可能。
蔚来创始人李斌等多位新势力创始人都曾提及,年销10万辆是造车新势力的“生死线”。
要怪,只怪时代发展太快。
如今,新能源车市场迅猛发展,年度市占率接近40%,月度市占率连续突破50%,新势力车企销量暴增,理想、问界月销已逼近4万辆。
起售价不到 21 万,智己L6和智己LS6借着低价的优势,每月销量还算不错,今年10到11月,智己在连续两个月的批发量数据破万,刷新了历史纪录。
即便有这样的成绩,在新势力车企中,智己汽车的销量仍排不进前十。
再瞧瞧今年12-13万的年销目标,截至11月底完成率居然还没到50%。
相比之下,像智己这样的腰部企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智己汽车成立四年,才累计销售突破10万辆!
敢问有几家新势力车企,年销量没超10万辆?
由此可见,基本可以断定,智己汽车冲击高端市场的美梦怕是难以成真,就算在20万级纯电动车的领域,也没什么太强的竞争力。
既然在纯电动车市场难以大获成功,那摆在智己汽车面前的路大概也就只有一条:学学其他造车新势力,搞起增程混动。
未来前景不明 品牌定位仍在摸索
当然,有钱了以后,说话自然也更硬气。
智己汽车称,此次募集的资金将用于数字智能底盘、线控转向、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研发,加快新产品推出。
如果过去四年智己竞争力不足,那当下资金的用途和成果,将决定其未来竞争力。
最新产品规划中,智己计划2025年推出2款纯电车和2款增程车。
从品牌角度,新能源车市场中,插混和增程车受消费者喜爱,增程车是智己的新机会。
但从新车前景看,智己增程车能抢到多少份额?
再者,在新能源赛道狂奔的四年里,智己一直在摸索中品牌标签尚未明确,这是致命问题。
从首款L7主打运动,到LS7零重力座椅的舒适,再到LS6灵蜥数字底盘的均衡,以及L6的智能、安全,智己始终在寻找品牌定位,却一直未找到。
那接下来的增程产品呢?冰箱、沙发、大彩电...
智己你自己觉得这适合吗?答案大多未知且悲观,但智己不得不试。
不过,相比那些已被淘汰的,智己机会虽小且短暂,但至少此刻掌握在自己手中。
写在最后:
本月,智己汽车进行了工商变更,王晓秋不再担任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一职,改由贾健旭接任。
贾健旭在上汽集团2024年年中干部大会上表示,“我们要学会跪着做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只有你跪着做人的时候,人家都不知道你有多高,等你哪天站起来的时候,你就会真正成为巨人。”
王晓秋担任智己汽车的董事长和法人时,在上汽集团内部,智己还被命名为“一号工程”,欲将其打造成“中国特斯拉”。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