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Auto
26461 2025-03-31
提问:
在智能汽车加速取消实体按键并改用屏幕触控和语音控制的阶段里,大众汽车要全面用回实体按键出于哪些考量;是进步还是倒退;是否应该给予好评?
有关汽车中控实体按键的话题应当展开一番讨论了,因其近期笔者看到有不少汽车爱好者对此感到好奇;也有读者朋友希望能讲一讲。那就先以实际使用感受来解读,客观评价实体按键是应当保留有一部分的,因为屏幕触控和语音控制都有局限性。
屏幕触控操作是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在长时间的用车过程中会形成“肌肉记忆。”
如果在行驶中想要调整空调温度、风量或者出风方向的话,老司机们根本不用去看中控台,往往是伸手就能摸到按键或者旋钮——这就是所谓的“盲操。”养成这样的使用习惯是有利于行车安全的,在行驶中可以保证司机的眼神不离开路面。
反之,屏幕触控操作则会麻烦许多;首先需要切换界面,随后需要调整界面;而面对完全没有触感反馈的屏幕,客观上又无法形成肌肉记忆。毕竟通过触控方式操作所有程序的触感都是一样的。所以每一次通过屏幕触控调整空调或座椅加热与通风功能,过程中都需要让司机的视线离开路面——对于这个结论无需质疑,个人使用多年的屏幕触控也依然没有形成任何肌肉层面的记忆,可以说是完全记不住。
由此可见只保留屏幕触控操作功能而一味地取消实体按键是完全不人性化的设计,甚至是有一定安全隐患的设计。
语音控制能否完美补偿屏幕触控的不足?笔者认为依然不够。
在多年的智能汽车使用过程中,个人养成了部分功能的语言控制习惯;比如打开天窗、下一首、导航到某某地,等等;使用便利性确实很高,要比屏幕触控和物理按键控制的效率更高。
但并不是所有的场景都适合使用语音控制。
假设车内有其他人并且正在聊天,这时候想要调整分区空调温度、座椅通风或加热、打开天窗或导航到某某地的话;是否适合在别人说话的时候冷不丁的来上一句操控指令呢?且不论适不适合,这里是会不会显得“傻”的问题;同时还有会不会被其他人的语音对话干扰而错误识别的问题。
客观上存在一些不适合使用语音控制车辆配置的场景。
同时聋哑人或语障人士也是可以开车的,试想如果一台汽车完全没有物理按键而主要使用语音控制的话,有没有考虑到对这一类汽车用户的尊重呢?所以语音控制功能有明显局限性,无法完美补偿屏幕触控的不足。
完全取消物理按键是没有必要的;完全取消物理按键而只保留屏幕,实际更多是一种成本控制的设计方法。不是所有配备大屏幕的汽车都不保留物理按键,但是物理按键越来越少也是一种设计趋势。
究其原因是现在的汽车不能没有大屏幕,否则会显得“落伍。”
那么在不得不用大屏幕的前提下则需要从其他方向寻找降低成本的突破口,小小的物理按键看似没有多高的成本;但是对于一款畅销车而言,一个螺丝钉的材质和规格都是需要精打细算的。能取消一排物理按键,对于降低汽车制造成本而言是可以起到重要作用的。
现在回头再看大众汽车用回物理按键的思路,是对还是错?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物理按键至少有必要保留一部分,比如:
空调按键、旋钮,座椅功能按键,换挡拨杆,雨刮拨杆,灯光按键,方向盘音量调节、前后切换按键,辅助驾驶系统开关按键,等。
不要让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否则才是技术的倒退。
汽车大屏幕的主要作用是展现信息并提高操作便利性,可是大屏幕对于部分操作而言完全不够便利;语音控制又有很大局限性。所以物理按键是需要保留的,大众汽车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就是这样。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