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驰驾道
26230 2025-04-04
“这保养套餐突然用不了了?”上海奔驰车主汤先生拿着合同仔细查看,“奔驰授权服务”的标识清晰可见。近期,奔驰多家4S店突然关闭的消息在网络上发酵,涉及上海、杭州、长兴等地数百位车主,其购买的延保、保养等服务引发纠纷。这场突如其来的闭店潮,将车主、经销商与奔驰厂家三方推向了权益博弈的风口浪尖。
多家奔驰4S店突然倒闭
根据汤先生的描述,他去年5月在上海宝利德4S店(松江店)购车时,在销售人员推荐下购买了包含5年质保和3A3B保养的套餐,总价12888元。销售人员明确承诺“全国奔驰4S店通用”,合同上也加盖了奔驰授权。前不久,上海宝利德4S店(松江店)突然停业,他也收到了奔驰发送的短信。短信显示,因业务调整,上海宝利德汽车有限公司的梅赛德斯-奔驰授权将于2025年3月24日终止。
当汤先生查询之后,才发现当初自己购买的保养套餐为宝利德集团的店内服务,而非奔驰原厂保养,无法在其他授权店通用。但翻看此前的购车合同,明明写的是“厂家”保养,他认为自己被欺骗了。
除了上海奔驰4S店倒闭,近期杭州、长兴等地也有奔驰4S店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均为宝利德集团旗下。根据宝利德集团官网资料显示,宝利德创始于2001年,总部位于杭州,专注豪华汽车品牌服务运营,旗下拥有劳斯莱斯、阿斯顿·马丁、梅赛德斯-奔驰、捷豹路虎、保时捷、林肯、一汽-大众奥迪等近40家国际豪华汽车品牌体验中心。宝利德集团宣称,其位居中国汽车零售集团TOP20,豪华车用户及家庭超过60万。然而,这样一家实力雄厚的豪华车经销商集团,目前却出现了多家奔驰4S店倒闭的情况,这无疑损害到了不少客户的切身利益。
奔驰官方甩锅经销商
面对这样棘手的问题,有记者联系到了奔驰官方,但官方的回应则耐人寻味:“若服务由经销商独立销售,建议客户与经销商协商。”此外,奔驰官方又以“反垄断法禁止干预经销商独立运营”为由,将责任推给了宝利德集团。
3月27日下午,宝利德集团一名新闻发言人回复记者称:今年3月11日左右,宝利德方面被奔驰取消授权后,曾积极与品牌方和其他奔驰4S店协商,提出能否让其他门店继续给车主提供维保服务。对于奔驰官方赠送过维保权益的车主,车主可以前往全国任意一家奔驰授权4S店,去获取相应的服务;对于宝利德方面签订维保合同的车主,只能前往浙江嘉兴宝利德4S店,来“消化”掉剩余的合同。
不过,多位车主告诉记者:“这家(嘉兴)门店并非免费维保,而是要收取一次大约600元费用。”记者联系了嘉兴宝利德4S店,工作人员表示:可以来做保养维修,但是要按照门店具体的价格来收费。
那么问题来了,在面对大量车主维保权益无法正常兑现的情况下。消费者又不想前往外地进行付费维保,消费者该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可以要求宝利德集团就没有履行的服务进行退款吗?
律驰驾道观点
一、合同相对性原则下的车主权益
合同相对性原则指的是合同关系只能发生在特定的主体之间,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够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基于合同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
在此事件中,车主们与奔驰4S店(即经销商)签订了包含延保、保养等服务的合同,并支付了相应的费用。这意味着,在法律上,车主与奔驰厂家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合同关系,车主的维保权益是基于与经销商的合同而产生的。
因此,当经销商因故无法履行合同时,车主应首先向经销商主张权益,要求其按照合同约定提供维保服务或退还相应费用。如果经销商拒绝履行或无法履行,车主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经销商主体资格尚未注销时的维权策略
在此事件中,虽然多家奔驰4S店已经倒闭,但经销商的主体资格未必已经注销。这意味着,经销商的民事诉讼主体资格仍有可能存续,其依法仍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对于车主们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维权契机。在经销商主体资格尚未注销的情况下,车主们应及时启动诉讼程序,通过法院来要求经销商承担违约责任。法院可以依据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的规定,判决经销商继续履行合同或退还相应费用,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当然,在启动诉讼程序之前,车主们可以尝试与经销商进行协商,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如果协商无果,车主们应果断采取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汽车法律纠纷,就找律驰驾道。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