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车市号

魏建军央视高喊长城智能化第一|民营三强智能化“拼刺刀”

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

23120 2024-09-12

鏖战激烈、格局未定。


文|智库君

“长城的智驾水平就是第一。”

9月12日,耿直掌门人——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对话央视记者董倩时,除了批评了某些企业赔钱卖车的现象、痛斥刚刚惨败的中国男足之外,非常坚定地对外表示他对长城智能化的自信。

“我们十年前就开始搞智驾、新势力十年前还没有成立呢、华为十年前还没有做这个事情,不是新势力能干好数字化,我们同样能干好,大家都说新势力懂智驾,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我们不可能把智驾放到电车上,我们也要放到燃油车上,一样可以实现智能驾驶,大家对这个事情有偏见,主要责任在我们没有传播好。”

魏建军的侃侃而谈,听起来轻松,杀伤力很强。背后是,中国智驾赛道的“血雨腥风”,华为主导的智驾中国队日益壮大,蔚来、小鹏为代表的新势力跃跃欲试,时间留给民营三强——比亚迪、吉利、长城的时间紧迫,是时候拼刺刀了!

智能化“拼刺刀”

随着新能源汽车在硬件配置上陷入同质化竞争,去年少数高端车型上应用的800V架构已逐渐下放甚至普及,智能化成为车企差异化和提升品牌溢价的有效手段。

高阶智驾已然拉开了智能化下半场的序幕,从开城大战到有路就能开,从BEV+transformer到端到端大模型上车,在赢得下一轮竞争关键筹码的智驾上,没有车企愿意落后。

曾经备受诟病的比亚迪在坐稳新能源汽车龙头宝座后开始向智能化发起冲锋。比亚迪集团高级副总裁、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接受采访时透露,半夜经常接到董事长王传福的电话,两人交流主题不外乎一个——智能化,此前双方聊的更多是动力技术。“比亚迪现在第一重视的就是智能化。”

目前比亚迪在智能驾驶领域拥有超过4000人的团队,仅软件工程师就有3000人,据悉自动驾驶团队一个月发工资就要10亿元。从规模来看,比亚迪智驾团队仅次于华为,后者2023年底的智驾团队超过7000人,超过小鹏、极氪、蔚来、小米等智驾团队规模。

王传福表示,比亚迪持续加码智能驾驶,已自研车载计算平台,成立感知实验室、研发端到端大模型,并自建超算中心。据杨冬生透露,比亚迪对中端和大众车型高阶智驾的上车规划是两年内。

吉利方面也表示,“智能吉利2025”正加快落地,将加大研发投入,保证在核心三电、智能化技术等领域的创新优势。比如智驾上,极氪智能驾驶采用合作与自研两条腿走路,全栈自研的浩瀚智驾已获得上海、杭州、宁波L3自动驾驶测试牌照。极氪下半年推出的两款新车极氪7X和极氪MIX均搭载极氪自研的浩瀚智驾2.0。此外,极氪首款搭载英伟达索尔(Thor)芯片的全新大型旗舰SUV,预计将在2025年四季度发布。

半年报发布后不久,吉利被曝出研发大整合,由董事长李书福亲自坐镇,总裁安聪慧亲手操盘,参与整合的对象包括吉利中央研究院和各子品牌背后的智驾、座舱、电子电气架构、电动力、整车平台等团队,以及后端的采购和供应链。

有媒体报道,伴随这场大型整合,吉利集团内部出现了一些关键人事变动。原吉利集团高级副总裁、协同创新中心总经理沈源,将出任吉利集团CTO,这一职位随着冯擎峰调离后已空缺四年。

长城汽车也想在智能化领域里占据一席之地。长城汽车CGO李瑞峰强调,接下来长城要打造“智能长城”的标签。8月魏牌蓝山发布会上,缺席自家汽车产品发布会六年的魏建军登台,为长城智能化站台,并扬言“目前长城在智能化的水平是第一了”,更早之前,魏建军开启直播测试自家无高精地图全场景NOA(高阶辅助驾驶)方案,均做到了零接管。

9月初,魏建军在社交媒体宣布,长城CTO王远力将在9月30日正式荣誉退休,长城智能化副总裁吴会肖将接任。9月12日,吴会肖称,长城汽车目前自动驾驶的研发费用约占总研发费用的一半,自动驾驶每年投入至少10亿元。当天魏建军透露长城汽车智驾团队未来将在全国十余个城市开启智驾测试。

“长城汽车一定要走智能化,现在的全新蓝山有超一流的智能座舱,也有无图 NOA,这些我们会在蓝山的运营成功之后,逐渐地在我们的坦克品牌里做普及,甚至我们的智能化也会有一些功能地延展到哈弗品牌。”李瑞峰表示。

得益于新能源的发展以及海外市场的拓展,比亚迪、吉利、长城今年上半年均交出了不错的答卷,但依然面临不同的挑战:比亚迪如何在高端市场做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吉利、长城则需要加快新能源转型提升渗透率,三者在智能化上均需全力投入。

鏖战激烈

经济基础决定“拼刺刀”的实力。

硝烟弥漫的价格战、技术战下,置身其中的每家车企都被淘汰赛裹挟,价格战的漩涡中伤着每家车企的营收表现,但通过对调整在售车型结构、极致的降本增效以及发力海外市场等,以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城汽车为代表的民营车企三强实现了销量、营收和净利润三项指标全增长。

其中比亚迪上半年营收突破3000亿,净赚136亿,日赚超7000万,一举超越上汽集团,成为营收、净利最高的车企;吉利上半年营收首次破千亿,净利润同比大增近6倍;长城营收虽未突破千亿,但同比也实现三成增长,毛利率创7年来新高,为20.7%。这意味着,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日赚超7000万,吉利日赚5700万,长城日赚近4000万。

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传统燃油车市场规模逐步缩小,庞大的传统产能与逐步萎缩的燃油车市场矛盾带来更激烈的价格战。规模决定成本和企业生存状态,多数厂商优先保份额,必然形成价格竞争的进一步加剧。

今年以来比亚迪祭出“电比油低”的策略,率先发起价格战,主力车型均推出更便宜的荣耀版本,包括7.98万元的秦 PLUS DM-i,相较换代前荣耀版车型最大降幅超过3万元,吉利、长安、长城、丰田、大众等纷纷跟进;5月底,比亚迪发布第五代DM插电混动技术,再次将“刀尖”对准合资车企,秦L DM-i、海豹06 DM-i、宋L DM-i等多款搭载最新插混技术的车型上市试图将其所占市场份额从40%挤压至10%。

降价的效果立竿见影,一季度比亚迪累计销售62.6万辆(前两个月受春节假期、产品换代等因素单月销量不足20万辆,被吉利反超),二季度涨至98.7万辆,也是比亚迪目前单季度的最高销量。

已成为价格战最大推手的比亚迪上半年数据依然良好,实现营收3011亿元,同比增长15.76%;净利润136.3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第二季度比亚迪净利润达到90.62亿元,较今年第一季度翻番。

得益于极致的降本增效和供应链垂直整合的成本优势,比亚迪保住了市场份额,也基本维持了利润。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卖出161.3万辆车,同比增长28.5%,超过了吉利和长城的销量之和。不过这一增速较2023年全年61.3%的增速已大幅放缓,在大众市场打价格战的效应在逐渐递减。

比亚迪需要卖出更多的车、更贵的车,其在高端市场目前尚未有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出现。今年上半年,比亚迪三大冲高子品牌腾势、方程豹、仰望销量合计11.2万辆,仅占整体销量的不足10%,同期鸿蒙智行销量为19.4万辆,理想汽车达到18.9万辆。

2022年被比亚迪夺去“自主一哥”宝座的吉利汽车至今仍未实现反超,但今年上半年吉利销量、净利润、现金流均创新高,累计销量95.6万辆,同比增长40.98%,尤其在新能源汽车这一蓝海增量市场成绩显著,同步增长117%达到32万辆,新能源产品渗透率由去年同期21.8%提升至33.5%;净利润同比大增574.7%至105.98亿元,平均日赚5700万。

“2024年上半年,吉利汽车新能源销量占比大幅提升,燃油车重新回到自主品牌第一名,我们已经看到了吉利汽车重现辉煌的曙光。”吉利汽车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表示,基于对2024年自身发展和汽车市场的信心,吉利将全年销量目标上调至200万辆,其中新能源目标销量同比增长70%,出口目标销量同比增长45%。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新能源转型表现亮眼,吉利仍坚持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并行的均衡发展战略,打造各品牌在各细分市场的明星产品,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扩大整体销量规模。

今年以来开始走向台前、频繁现身社交媒体的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加速转型,被吐槽电动化裹足不前的长城汽车上半年净利润为70.79亿元,同比增长419.99%。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增幅虽基于2023年上半年较低的基数(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降75.63%至13.63亿元),但也超过2022年同期55.92亿元净利润的水平。同期长城汽车营业收入914.3亿元,同比增长30.7%,已是连续4年增长。

长城汽车在公告中表示,此番净利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海外销售增长,以及国内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累计销售汽车55.49万辆,同比增长6.95%。其中,海外销量达到19.98万辆,同比增长62.09%。

而国内市场仍显疲态,同比下滑10.24%至35.5万辆。今年上半年,长城的皮卡、轿车销量均下滑,坦克、哈弗、魏牌三个品牌实现增长,尤其是魏牌和坦克高端车型销量的增长带来其单车净利的提升——上半年长城汽车单车净利润1.28万元,同比提升1.01万元。单车平均收入16.48万元。

“我们认为简单地通过堆积销量来增加新能源的占有率、提升销量,而不推动品牌向上,是没有价值的。”长城汽车CGO李瑞峰认为。

在衡量经营效率和投资回报率的毛利率关键指标上,比亚迪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达20.01%,去年同期为18.33%,其中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毛利率为23.94%,同比增长3.27个百分点,不降反升反映了价格战并未对比亚迪的利润造成太大影响。

同时,长城汽车毛利率再创新高,达到20.7%,同比增长3.9个百分点,为自2017年年中以来的最高点;相比之下,吉利汽车毛利率则为三者中最低,为15.1%,同比增长0.7个百分点,但仍不及2023年整年15.3%的毛利率水平。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此前表示,未来三年是规模、成本与技术的决战。要赢得这场决战,保持技术领先性是前提。研发投入上,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砸钱最狠,投入201.77亿元,同比增长41.64%,远超同期136.31亿元的净利润,是长城(41.8亿元)、吉利(45.5亿元)的5倍左右。

总之,鏖战激烈、格局未定,三强座次皆有变数。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发表评论

请您注册或者登录车市社区账号即可发表回复

全部评论(0)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