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EV
56309 2024-12-27
12月25日,圣诞节的氛围未曾褪去,雷军和小米汽车发微博官宣,小米汽车与蔚来、小鹏、理想汽车达成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全互联互通数字生态车”,同时正式开始充电补能网络合作。
未来,小米充电地图将正式接入蔚来、小鹏、理想三大品牌,这一合作意味着超过1.4万个蔚来充电桩、超9000个小鹏充电桩、超6000个理想充电桩将入驻小米充电地图。
米粉们可以在超过2.9万个充电桩中找到为其服务的设施,并且支持扫码即充,打破了传统车企之间割据市场的局面,真正实现了跨品牌的充电便利性。
那么,小米汽车为何选择牵手“蔚小理”,未来会成为“蔚小小理”吗?
打破品牌壁垒,开放共享成必然趋势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飙升,充电基建亟待升级。除技术破局“补能焦虑”,车企合作也迫在眉睫。小米雷军称:“小米已经建立了一些充电站,但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建设的计划。”他认为应聚焦汽车制造,补能网络宜整合现有资源,以避免重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
实际上,这是众多车企的共识与选择。当下,不少车企围绕充电、换电构建生态联盟,打破品牌壁垒,实现补能网络的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已成近年来的行业常态。
如2023年2月,广汽埃安面向非本品牌用户推出“百城千桩免费充”活动;近年,华为成立超充联盟,汇聚了广汽、小鹏、一汽-大众、阿维塔、北汽、比亚迪、长城、江淮、理想、奇瑞、赛力斯在内的十多家车企。
而在换电领域,蔚来联合猛士、一汽、长安、广汽、吉利、奇瑞、江淮、路特斯等组成了“换电联盟”;宁德时代也于12月18日,与长安、广汽、北汽、五菱、一汽官宣合作组成巧克力换电联盟。
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迈过‘单打独斗’阶段,产业融合与资源共享是重要趋势。”
的确,打破品牌壁垒、强化开放共享已成必然之势。
为何是选“蔚小理”合作共赢?
那为何选择的是“蔚小理”,而不是广汽、宁德时代等企业呢?
或许是因为它们同为新势力造车企业,处境相似,且几位老总们私交不错。
例如,据了解早在2014年,李斌创立蔚来汽车,雷军的名字就有出现在蔚来豪华的投资人名单上;并且在12月21日,雷军也亲临蔚来10周年庆的萤火虫和EP9广州发布会现场。
2017年,小米及顺为资本为小鹏汽车提供早期融资。
2024年北京车展,雷军称理想L6视频点赞超50万就买车,一语成谶,后来雷军也成为理想车主。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蔚小理”三家企业有着较多的充电补能网络。
蔚来、小鹏造车伊始便着力于补能体系建设,均有所建树。蔚来补能体系主打“可充可换可升级”,截至12月24日,其充电站达4204座、充电桩24694根,还接入超117.3万根第三方充电桩;小鹏截至12月19日,自营站超1830座、充电桩超9370个。
理想入局一年有余,战略布局稳步推进,截至12月15日,已建成1226座超充站与2115座优选超充站。
理想汽车CEO李想称,自营超充桩是销售纯电汽车的必要条件,数量应做到特斯拉中国的超1900座超充站水平。因此,在2024年拓展产品线推出下一款纯电车型前,理想汽车一直默默发力,重点建设补能体系。
此次合作彰显小米在生态建设上的战略眼光与行动力。携手三大造车新势力,小米既能拓宽产品线与市场份额,又能凭借合作方资源技术优势,增强自身竞争力与创新力。
对蔚来、小鹏和理想而言,与小米合作也是个重要契机,利于拓展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借由与小米生态整合,还可实现高效生产运营,降本增效。
诚邀车企加入充电生态,自建计划也在火热推进
此外,小米公布充电生态开放计划,这意味着除“蔚小理”外,更多车企与充电服务商将入局小米的充电生态,这无疑为米粉带来福音,今后将赋予用户更多选择与优质体验。
同时,小米自身补能充电基础设施的布局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3月,雷军于小米汽车发布会称,小米汽车正建设超级充电网络,首批于京沪杭等城市推进,采用600kW液冷超充方案。8月,他透露已建部分充电站,暂无大规模建设计划,且强调当下首要任务是专注汽车制造,让小米SU7成为与公共充电桩兼容性和便利性最佳的电动车。
据小米官方数据,小米SU7路测超7万次充电,协同不同厂商优化500余项充电兼容问题,测试200余款充电桩共18900根,已实现兼容99%以上第三方充电桩。除了公用桩,小米还推出家用充电桩,“一键开盖,即插即充”,且支持OTA升级。
电动EV:
随着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不断上升,补能体系对新势力车企来说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习惯巨头相争的消费者,对今日四大品牌共享充电桩这一意外消息定会惊讶不已。曾为对手的蔚来、小鹏、理想、小米此番合作,非仅商业决策,更折射行业在互联互通时代的深刻省思:竞争中可否共生奋进?
但这一次,小米汽车无疑是再次“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不仅为2025年6-7月小米YU7正式上市铺路,也极大提升了品牌的产品竞争力。
小米与“蔚小理”的携手只是一个开端,是否为“蔚小小理”的格局现在定论还过太早。
未来,随着更多车企加入这一开放的充电生态,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更加便捷、高效、不同品牌的补能网络将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铺开。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