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车场
24057 2024-12-30
近日,巴西劳动公共部称“营救”了163名工人,并叫停了比亚迪卡马萨里工厂工作。
对此,金匠集团巴西分公司称:“因文化差异,其诱导性的问询加上语言翻译理解的偏差,劳工部门新闻发布的信息很多表达不准确”;
比亚迪公关经理李云飞则表示,这是境外势力联合国内部分自媒体肆意抹黑;
外交部发言人回应称,中国驻巴西使领馆正在同巴西方面保持沟通,核实情况,妥善处理。并强调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要求中资企业依法依规经营。
为还原事情真相,星车场联系了金匠集团巴西分公司,和社交媒体上在巴西比亚迪工厂的工人,但截至发稿,均未得到回复。
这件事到底是谁在搞鬼?一个工厂的负面新闻为何已经上升到了要让外交部回应?这件事对中国车企出海敲响了什么警钟?
谁在搞鬼?
事件一出,舆论场上有三种论调,咱们逐一分析可能性。
说的最多的,就是巴西“地头蛇”举报,想把中国人赶出去,让自己人干。这种观点是否成立?
首先对于举报的说法,一方面认为,检查机构可以故意“找茬”突击检查,公告中也可以刻意给大众呈现脏乱差的画面。
另一观点认为,这只是例行检查。因为比亚迪在卡玛萨里建厂是个重要事件,有多重要?
2024年12月2日,巴西总统卢拉刚见完比亚迪执行副总裁兼美洲地区总裁李柯,就扩大双边合作等达成了共识。
此前,卢拉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也点赞了比亚迪,并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巴西要实现“再工业化”离不开中国盟友。
而且,这个工厂地理位置特殊,毗邻大西洋,具备港口基础设施,在此布局无疑有着辐射南美市场的野心,它承载着巴西和比亚迪的殷切希望。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该工厂而尚未投入生产,比亚迪计划2025年3月在巴西生产第一批汽车。
大事件开始之前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确保万无一失,也是正常逻辑,就像当年特斯拉在上海建厂,上海市政府当然会关注特斯拉的一举一动。
而对于想把中国人赶出去,让自己人干的观点。
有些人认为,网上有位在巴西比亚迪工厂的工人称,他的月薪为一万二,这对平均工资四千左右的巴西人民来说,确实诱惑力极大。
从另一个角度讲,在巴西建厂的车企,不止比亚迪一家,2014年,奇瑞、江淮在巴西的工厂都正式投产,到今天也还都顺利运行,而比亚迪在巴西也建了三家工厂,出事的目前就这一家。
此前巴西政府统计,比亚迪巴西工厂得以投产,将在2025年为当地创造1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到2026年底为当地创造2万个就业岗位。
按理说,中国车企之所以能在巴西建厂,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能为巴西创造就业,这个是车企到国外建厂的惯例,也是在洽谈期间就应该谈好的。
而比亚迪到电动车产业不发达的巴西建厂生产电动车,技术岗位用巴西人民会比较少,为巴西工人们保留岗位名额是一定的,巴西“地头蛇”们是否费劲打通关系、恶意举报,我们打个问号。
第二种猜测是,西方眼红中国电动车发展得好,故意抹黑。
毕竟比亚迪树大招风,有些负面新闻是一定的,但这次已经上升到了要让外交部回应的地步。
支持者认为,西方大肆宣扬是一定的,众所周知,对于美国来说,撒钱抹黑中国是他们的国家战略。
美国国会众议院曾通过一项法案,拟在2023至2027财年每年拨款3.25亿美元,共计16亿美元,用于扶持全球范围内所谓的“独立媒体”以及非政府组织,对抗所谓的“中国恶意影响”。
而他们抹黑的目的,也绝非阻挠比亚迪巴西业务那么简单。
一旦将企业与“奴隶”“人权”等字眼顺利挂上钩,引起国际劳工组织等重视,在经过调查属实的情况下,企业将会面临巨额罚款,甚至禁止参与国际贸易。
到那时,好不容易闪耀起来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名片,将会变得臭名昭著,这场中国的国运之争也会落下帷幕。
反对者认为,打舆论战起码要有部分事实作为支撑,西方媒体的添油加醋是事实,该工人宿舍的条件不好也是事实。
巴西是金砖国家,在对华态度上是友好的。也许巴西劳动部在调查中,确实会因为语言不通和国情差异产生误解。
但目前我们并未看到任何官方举证,公告中所提到的卫生间数量、图片中大量没有床垫的床位等,属实与否,工人合同中到底有没有交押金等信息,只有官方能给我们答案。
那么,比亚迪到底有没有责任?
12月23日,比亚迪巴西分公司发布声明称,过去几周,公司一直在对所有分包公司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进行详细调查,多次通知外包公司做出必要调整。
目前,比亚迪也与外包公司解除了合作。
(图为比亚迪官网相关公告机器翻译结果)
这件事外包劳务公司肯定有责任,而对于比亚迪来说,他是否知晓这些情况,默认了这种“降低成本”的方式?
而对于工人们来说,签合同之前是否知道自己会面临类似的宿舍环境和劳动强度?
如果巴西劳动公共部的公告属实,工人是否被提前告知自己会面临交押金、60%的工资被扣留、护照被公司保管、合同提前终止就要扣除押金和支付机票等限制?
(图为巴西劳动公共部官网相关公告机器翻译结果)
毕竟,很多工人由于种种无奈,无法找到高薪体面的工作。很多人之所以选择远赴他乡,在陌生的国度奋力打拼,只为追求更高的报酬,甘愿放弃部分舒适度和自由度,这是他们自愿的选择。
这些,都是给这件事情定性的关键。而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地调查。
为中国车企出海敲响警钟
当前,中国很多车企处于扩张阶段,并打着民族企业的标签,不断抢滩海外市场。
但如果一味只求销量的内卷式竞争,只会让很多慢工出细活的高质量企业反倒没有容身之地,让国人不能体面地赚钱,毕竟我们努力工作不是喜欢吃苦,而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甚至,还会让全世界认为中国品牌的竞争力,不是靠科技和高效管理取得的进步,而是靠这种无原则的降成本,加大对我们的偏见,自断全球路。
前有华为,后有TikTok,中国企业出海本就会被国际拿放大镜观察。
任何微小的不合规行为,或是因文化差异导致误解的“星星之火”,都有可能搭乘互联网病毒式传播,形成“燎原之势”。
出海不是儿戏,把产品卖到国外、建几个厂子远远不够。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一部分研究产品合规,一部分研究规则合规。
比如在劳动环境和工作强度方面,国内外要求差别较大,出海企业应而该多加注意。
而企业出海,也应设立专门的沟通团队,与当地工会进行沟通和协调,以确保公司的运营不会与当地工会产生冲突。
对于当地的环保法规,包括废物处理、排放控制等方面的规定,企业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采用绿色生产和运营方式,提升公司的环保形象和社会责任感。
过程中,可以跟当地一些机构和国际组织进行合作。
拿华为来说,出海这么多年,在合规方面花了大量精力和金钱。
为搞清楚出海对象国对数据保护、反垄断、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华为在全球配置专业团队,跟踪外部法律法规变化,对采购、研发、销售、供应、服务等各个业务环节运作的贸易合规加以研究。
而且据华为官网显示,华为员工每年必须签署《商业行为准则》,其中包括承诺遵守相关出口管制法律法规,在全公司范围也对管理层和员工提供各种形式的贸易合规培训。
比亚迪巴西“奴隶门”事件的真相还在调查中,这些工人后续能否得到更好的工作环境还有待确定。但这件事为中国车企出海战略敲响的警钟,真的需要车企们沉下心来,做出调整。
声明:本文由车市号作者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网上车市。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
竟然没评论,快去评论~~